2016高一化学 必修1 同步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学案3 Word版内容摘要:
2、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 硝酸是我们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 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 3、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 g点 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 产生“ 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69%。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请一位学生代表口述)师: 刚才认识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 (二)硝酸的强氧化性最新海量高中、=H+ 3究 1 可以电离出 H+,具有酸的通性,浓 稀 石蕊试液分别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动手实验浓 石蕊试液却是先变红后褪色,且浓 2。 这都与 特殊性质有关。 探究 4、 2浓 金属反应是否有 生呢。 学生动手实验浓 稀硫酸和金属铁反应(生:前者不产生 硫酸和金属锌反应有大量 出)师:为什么硝酸会产生这些现象呢。 这说明 什么化学性质呢。 板书、铝在浓 为什么会产生钝化现象。 (生:强氧化性)师:铁、铝在浓 同样会产生钝化现象,因为浓 有强氧化性。 师:浓 不活泼金属如铜反应有何条件。 (生:浓 化不活泼金属需加热)。 那么,硝酸氧化不活泼金属情况又如何。 探究 3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 应有什么现象呢。 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视频材料)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 应师:从这段视频材料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实验对照视频材料的操作,请完成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 应 6、属进一步反应。 小结铁、铝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师:浓硝酸的运输和贮存可用何种材料制的容器。 (生:铁质容器或铝质容器)师: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 13 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 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要求学生记住王水的组成,可引导学生妙用王水中的“王” 字的竖横笔画比,帮助记忆)师:比较浓硫酸的性质,浓硝酸能否与非金属反应。 板书 (2)与非金属反应(视频材料)浓硝酸与 C、S 反应师:对照浓硫酸的性质,你能否写出浓硝酸与 C、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C4(浓)=42H 2(浓 7、)=H 22H 2刚才硝酸与金属及非金属的反应及产物情况,你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有什么关系呢。 生:讨论硝酸的有关反应特点,找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多媒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硝酸的反应规律有:除 t 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常温下 l 等金属在浓 发生钝化。 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如稀 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浓 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 应不生成 还原产物为 还原产物为 泼金属与极稀 应时,还原产物复杂,可为 2O、。 非金属单质可被 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王水(浓 浓盐酸按体积比 13 配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 9、浓 强氧化性有关。 小结浓 黄色原因:分解生成的 于 存方法:放于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不能用橡皮塞和软木塞。 阅读材料硝酸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例题剖析(例 1)同温同压下,在 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 2 种气体,它们是 和 和 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2、V 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2V 3 3V 3V 1 1V 2师:大家可以讨论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应该如何解决呢。 生:我认为关键是这三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 应该重视的是溶液 10、中气体的体积变化。 (请同学互相交流彼此的认识,促进共同提高)教师精讲:与 应,设原有 O 2 各 3 体积,则由反应32O=2O 知 3 体积的 应后,变为 1 体积的 时剩余 总体积与原来气体的体积比为 46。 由反应42+2=4知等体积的 合溶于水时 量,若二者皆为 4 体积,则剩余 3 体积氧气,与原来总体积的比为 38。 N 2 不与水反应, 全反应,气体剩余体积为原来的一半。 显然有 3V 2。 答案:B深化拓展根据气体中氮原子、氧原子守恒关系分析讨论:将 O 的混合气体与 时通入水中,恰好完全溶解时应满足怎样的比例关系。 答:将 O 的混合气体与 时通入水中,发生的总反应是:42+2=4O。2016高一化学 必修1 同步教案 《氨、硝酸、硫酸》教学案3 Word版
相关推荐
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较大) (较大) 第二极体 ___________ 胞称为 ________________ 胞称为 ________________ (即末期)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或 第一极体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卵 卵 卵 卵 第一极体 第二极体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 1 : 1 : 1
2、发的社会事件的传播而派生的焦点词语,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性意味,反映的是这个社会“杯具”何其多,有人因此而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公众化、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
2、多学者感到困惑: 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4、萃取实验安全的重要一步。 放气的时候,颈部向上翘,左手轻轻旋动活塞,切记,不要对着自己或其他人放气,以免气流带出来的液体伤到自己或他人。 在一些使用特殊萃取剂(如乙醚)的萃取实验中,因忽视放气而酿成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 分液时注意内外压强一致,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流出。 分液时等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应从上口转移到另一烧杯中。 3如下图所示,a 、b、c、d
2、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技能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难点:2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吗。 它们是怎么分开的。 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补充。
2、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非常多,你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