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1章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ppt章末总结课件内容摘要:
v = 2 mg v s i n θ √ a =mg s i n θ -B 2 L 2v2Rm ③ 由 ①③ 可得 a = 12 g s i n θ √ 速度达到 2 v 时,安培力等于拉力和 mg s i n θ 之和 AC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图 4 五、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 .用能量观点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做好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 明确哪些力做功 , 是做正功还是负功 , 再明确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 与转化 , 如何转化 ( 如滑动摩擦力做功 , 必然有内能出现 ; 重力做功 , 可能有机械能参与转化 ; 安培力做负功的过程中有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 安培力做正功的过程中有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 2 .电能求解方法主要有三种 ( 1 ) 利用克服安培力做功求解 : 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 ( 2 ) 利用能量守恒求解 : 其他形式的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 . ( 3 ) 利用电路特征来求解 .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解析 ( 1 ) 设金属棒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 Δ t,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Δ Φ ,回路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E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 Δ ΦΔ t ① 其中 Δ Φ = B l x ② 设回路中的平均电流为 I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 =ER + r ③ 则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为 q = I Δ t ④ 联立 ①②③④ 式,得 q = B l xR + r 代入数据得 q = 4 . 5 C 例 5 如图 5 所示,一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导轨间距 l = 0. 5 m ,左端接有阻值 R = 0 .3 Ω 的电阻 .一质量 m = k g 、电阻 r = Ω 的金属棒 MN 放置在导轨上,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 0. 4 T .金属棒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 a = 2 m / 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当金属棒的位移 x = 9 m时撤去外力,金属棒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已知撤去外力前、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 Q 1 ∶ Q 2 = 2 ∶ 1. 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求: ( 1) 金属棒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q ; ( 2) 撤去外力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 2 ; ( 3) 外力做的功 W F . 网络构建 专题整合 自我检测 图 5 ( 2 ) 设撤去外力时金属棒 速度 v ,对金属棒的匀加速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v 2 = 2 ax ⑤ 设金属棒在撤去外力后的运动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为 W ,由动能定理得 W = 0 - 12 m v 2 ⑥ 撤去外力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 2 =- W ⑦ 联立 ⑤⑥⑦ 式,代入数据得 Q 2 = 1 .8 J ⑧ 例 5 如图 5 所示 , 一对光滑的平行金属 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 , 导轨间距 l = 0 . 5 m , 左端接有阻值 R = 0 . 3 Ω 的电阻 . 一质量 m = 0 . 1 kg 、 电阻 r = 0 . 1 Ω 的金属棒 MN 放置在导轨上 , 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 ,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 0 . 4 T。20xx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1章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ppt章末总结课件
相关推荐
2、质。 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 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概念:像 、 、 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c o s ω t , i = Im a xc o s ω t。 专题一 专题二 4 .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截面电量时 ,用平均值 交变电 流的平均值应根据 𝐸 =n Δ 𝛷Δ 𝑡 求解 ,在计算交流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量时 ,应用平均值计算 ,即 : Q= 𝐼 t。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 1 ( 2 0 1 4 湖南常德检测 ) 如图所示 ,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矩形线圈的周期为 T ,转轴
3、流,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交流讨论】 1、 原电池概念: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2、 以 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锌电极 : ( 反应 ) 铜电极: ( 反应 ) )负极_电子,化合价_,发生_反应;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 _电子,化合价_,发生_反应。 电子流入的一极(2)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 _,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 实验探究 2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对比实验 1
2、体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 因为固体和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是恒定的,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没有意义。 5、已知反应 2 2=2 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 物质的量增加了 0.5 该时段 平均反应速率为。 【课堂探究】1、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32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 2,氢气的浓度为 5, 反应开始 2,。
2、乏味而是生动有趣;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 有助与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理解更多的现代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 2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环境,资源再生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提问、对比、引导、探究 学习方法:自学、观察、想象、归纳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
专题二 例题 2 如图甲所示 ,由均匀电阻丝做成的正方形线框 a b c d 的电阻为 R。 a b = b c = c d = d a = l ,现将线框以与 ab 垂直的速度 v 匀速穿过一宽度为 2 l 、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区域 ,整个过程中 ab 、 cd 两边始终保持与边界平行 ,令线框的 cd 边刚与磁场左边界重合时 t= 0, 电流沿 a b c d a 流动的方向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