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中化学 选修4(习题)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解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故A 错误;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 25、101 测得的数据,故 B 错误: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 C 正确;D 、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双选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 5、的聚集状态分别相同,且和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和中的 2 倍,所以 b2a,d2c。 均为放热反应,a、b、c、d 均小于零。 由于 g) H 2O(l)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所以反应 中放出的热量比反应多,所以 H 1H 1为稀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电离时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 故中和时放出的热量 Q(浓硫酸) Q(稀硝酸) Q(稀醋酸),因放热反应中, H 为负值,即 HQ ,故 案:2015经典习题选萃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g) O2(g)g)12HkJ ,现有 4 加反应,当放出 314.3 量时,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40% B50%C80% D90%解析:1 O 2 完全反应放出 7、错误;由图像可知 CO(g)和 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g)和 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 CO(g)H 2O(g)=g)H 2(g)为放热反应,H 0,D 错误。 答案:2015成都航天高二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B可以用保温杯代替烧杯做有关中和热测定的实验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 3 次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若所使用的稀 液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稀盐酸,则会导致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解析: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只大小不同的烧杯(因为实验 8、时要将小烧杯放入到大烧杯去,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 ),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两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故 A 错误:B 、保温杯的意思就是就能隔热保温,而且无需放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更方便,而且隔热效果更好,故 B 正确;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一组要记录 3 次温度,而我们实验时至少要重复做2 组,所以至少要记录 9 次温度,故 C 错误:D、在中和热测定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尽可能保证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所以在实验中通常使其中一种物质稍过量一些,要么 量,要么 量,使之完全反应。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若所使用的稀 11、时放出 320 量。 640 )反应产物是 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答案:(1)N 2H4(l)2H 2O2(l)=N2(g)4H 2O(g)H 640.0 kJ/)320(3)对环境无污染12(2015江西重点联考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下图为 N2(g)和 O2(g)生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人们通常把拆开 1 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 NN 键的键能为_kJ1。 根据上图写出 N2(g)和 O2(g)反应生成 NO(g)的热化学方程式: _。 (2)NO(。2016年高中化学 选修4(习题)第1章 第1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3、 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可推知反应 l) O2(g)=g)2H 2(g)的 H2kJ/应中 H2(g)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A 项不正确;反应为吸热反应,而图示反应为放热反应,B 项不正确;根据反应、可知,变成 可以放出能量,C 项不正确;由于 气态时比在液态时能量高,可知等量 l)比 g)反应时放出热量少,即 D 项正确。 答案:热的炉膛内有反应:C(s)O 2(g)=g)H 392
3、6 种解析:电极的组合有三种:u、e、u,三种组合都能与两种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选 D。 答案: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铜层,以下电镀方案中正确的是()A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 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 铜作阴极,铁制品作阳极,溶液中含 铜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溶液中含 析:在铁上镀铜,则要求铜在阳极,铁在阴极,电解质溶液含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列各组中
4、库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的溶液中: 、 3 24B水电离出的 c(H )10 12 1 的溶液中: 、K 、 、 3Cc(H )/c()10 12 的水溶液中: 、 4 3Dc( )0.1 1 的溶液中:K 、 、24解析: 的溶液为酸性,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 3,A 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水电离出的 c(H )10 12 1 的溶液 或 12
绝缘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感应起电。 实验演示 (感应起电 .flv),回答有关问题 (p8)。 •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 摩擦起电机: 1650年,德国的盖里克发明。 利用旋转的玻璃盘和皮革 (或丝质布垫 )摩擦而产生电荷。
解法 受力分析并建立坐标系如图丙所示. 对 y轴方向由平衡条件有 2Tcos θ- mg= 0 ① 又由几何关系有 图丙 图乙 cos θ =l2- s22l ② 取立 ①② 解得: l =Ts4 T2- m2g2 . 答案 : Ts4 T 2 - m 2 g 2 用图解法解决物体的动态平衡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
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表达式 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带电体的尺寸与它们相互间的距离相比甚小时,可以不考虑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把带电体看作是点电荷;均匀带电球体产生的库仑力,与把电荷集中在球心产生的库仑力一样,因此也可以看作点电荷。 221rqqkF 静电常量 229 / CmNk 表示两个电荷量都是 1C的点电荷,相距 1m时的静电力的大小是 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