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计划内容摘要:

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 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 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 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 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 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 那么,什么是主人。 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 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 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 15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 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 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 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 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 ”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 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 人民代表就是由 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 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 事情提出建议。 ”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 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 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 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 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5.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活动做必要的提示,布置家庭作业。 《人民的代表》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督促、检查学生模拟活动的准备情况。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人大代表走进课堂,并就学生在本课时中的活动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准备活动。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各个小组为自己的模拟活动做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决定准备时间的长短。 16 2.模拟活动。 学生分小组表现人民代表工作的过程。 3.评价活动。 可以在每个小组活动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意见,进行 评价,最后教师给出评价意见。 教师的评价要针对重点进行。 如果能够请到当地的人民代表,可以请他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并介绍自己担任人民代表的情况。 课后记: 第七课 《 法 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派出所或公安局联系,争取得到支持与帮助。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 ”请几个学生回答。 (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最大的规则。 ) 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 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法律与我们小学生的关系。 ” 2.全班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两幅图画及相应的文字,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加以引导,以 便使学生的意见具体准确。 比如两幅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哪部法有相关的规定等。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3.伙伴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下方民警的话,并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看法。 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解释什么是“训诫”(批评、学校处分等),并鼓励学生今后遵纪守法,做优秀小公民。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 切关系。 布置家庭作业。 17 第二课时 1.导入。 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和文字,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有什么内容。 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 阅读教科书第27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前面谈到了,在共和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安全、利益都有充分的保证,然而如何保障呢。 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靠国家的宪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8页教师的话,告诉学生:“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宪法,整个国家,每个机构、单位和个人都按照宪法行动,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 宪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 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并将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 权利包括:(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平等地劳动、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被救助的权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其他的义务。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法 律,它们与宪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既然宪法已经确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还要有各种各样其他的法律呢。 ”(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不可能把每项权利和义务都解释得非常具体清楚,因此,要根据这些权利和义务制定更详细的法律。 比如,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所得税法;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各种教育法。 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 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共和国才有法律。 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有没有法律。 那时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 也有法律,但那时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内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从。 如必须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如果触犯了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 只有义务和被惩罚,几乎没有权利。 现代的法律不同,因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过代表大会自己制定,并以此来管理国家的。 它不仅规定了义务,而且规定了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是古代的法律所不能比拟的。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父母做介绍。 18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现 在我懂得了”。 课后记: 第五单元 历史告诉我们 主题一:从统一到鼎盛 第一课 《秦汉一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 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2.战国七雄分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 文。 教师提问:“课文里的问题和赞叹,你也曾经有过吗。 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 下面的图你见过吗。 它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及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 ”(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的提问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 代。 3.理解与计算。 (1)让学生查看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 (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 (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1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年。 由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前年。 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百年为一个世纪。 请学生想一个办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 19 皇统一中国到公元 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440年)。 4.讲解与思考。 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 ”(统一。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 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秦王嬴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 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 5.模拟表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 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 不统一行不行。 你能从教科书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 不统一文字行不行,统一有什么好处。 ”(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 6.讲解与讨论。 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 教师可做如下补充:“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再用王等称谓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认为自己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叫做‘皇帝’。 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 虽然,秦始皇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 ” 7.思考与评价。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33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准备一 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 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