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考点 总复习 第四单元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五课时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 ,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 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 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天宝十三载(754)秋,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 4、宗很忧虑,宰相杨国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塑造了 “决明”怎样的形象。 答:(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 ”,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答问题。 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情的。 请简要分析。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 8、光晴朗、小草萌发、清江春涨,充满了蓬勃生机。 (2)示例一:表面上是满足于闲适自在的生活,实际上是故作放达。 虽说“未恨” ,其实有恨,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恨只能含怨飘零过此一生。 示例二:作者尽管飘零成都,但景色宜人、身体强健、生活闲适,故而不觉有恨。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空”字用得最妙。 此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 空”字,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2)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索凄凉的景色。 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 9、。 作用:尾联既与首联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屈原庙的氛围,又以景结情,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愤。 3.(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 、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词人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 , “变尽”与“自古如今 ”作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自己伤时忧国的情怀。 4.(1)反衬、比喻。 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 “颜色鲜” ,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通过写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 10、挺立的风姿,塑造出一个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2)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一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有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一句,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5.(1)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花间小径上,暗香扑鼻而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对莺声、绿杨、 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 11、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 愁(烦恼、惆怅等)。 6.(1)颔联描绘飞鸟在苍翠的山色之中来去出没;人歌人哭,和着水声一起随岁月流逝。 这些并不只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世代在山中、水边常现之景,且“人歌人哭”又语出礼记 檀弓下 ,意为世代繁衍生息,这一 “色”一“声 ”,融眼前之景与虚构之景为一炉,写尽了人生的悲喜,历史的轮回; 颈联展现了“雨中人家 ”与“落日楼台”这两种在现实中难以同时出现的景象,诗人别开生面地将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截然不同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隐隐表露出其内心的惆怅、悲凉之情。 (2)尾联用典、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 )。 借对一代名臣范蠡追慕而不可得的遗憾,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 12、雾的景语作结,更表现其内心的茫然惆怅。 7.(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 、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词人的伤心与无奈。 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8.(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这两句写秋日景物,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 14、径、李桃园、鸟声。 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 、优雅诗意、静谧安详的意境。 (2)诗歌通过对兰叶小径和李桃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岂知人事静”一句,隐隐表明诗人不喜繁闹,想要将一切俗事抛开,静静享受这山间林中的美。 “不觉鸟声喧” ,即使有鸟鸣声,也不觉得吵闹,只当作是大自然独有的声音,更加反映出诗人脱俗出世的思想情感。 10.(1)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田园春光图。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2)运用了对比、拟人、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理于景等手法。 表达了作者罢官乡居期间对田园生活的欣赏流连( 或对不屈精神的赞美) 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 (或对朝廷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