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语文考点 总复习 第四单元古诗词鉴赏 第三十八课时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彦辅:晋代名士,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1)词的上阕是怎样来描绘桂花的“形”和“神”的。 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2)“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操。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答: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卢挚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 名园,棠棣花开。 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 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 空翠飞来。 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1)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5、 小。 应念画眉人 ,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 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花房:花瓣的总称。 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 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 南浦:语出江淹别赋 ,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1)上片中词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答:(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 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 答:答问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最新海量 8、,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1)拟人手法,以“逆(迎接 )”“私(偏爱) ”两个动词,赋予绿草 、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一是伤春之情。 诗人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 随“风” ,感叹春光流逝。 二是忧国之情。 诗人借感叹“落花”之春, “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 3.(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有“龙沙、落日、山、水 、寒云、猎骑、大将旗”等。 通过对这些边塞生活常见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将战士登高怅望的思乡思亲之情融于广阔苍茫的边塞自然 9、之景中,凸显了“望归”之愁苦;同时为下阕借边塞苦寒凄凉之景抒发征人哀婉思归之情作铺垫。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戍边将士们孤苦无依的漂泊感; 想象枯蓬 “迷” 于“鸟路” , “白雁哀鸣去” ,寓情于景,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痛苦无奈;“绝塞” “孤城”两句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塞黄昏、闭门孤城,直言边塞生活的苦寒,暗示了戍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 4.(1)比喻。 用“黄金”喻桂花,用“碧玉”喻桂叶,写出了桂花的质地之美,侧重于“形”。 比拟 、用典。 把桂花拟作晋代名士彦辅,赞美桂花贵而不俗、清雅超凡的风度,侧重于“神”。 (2)表现了词人对粗俗的鄙弃,对高尚品 10、行的向往与追求。 是通过对桂花的赞美和对梅花、丁香的贬低来表现的(或 “是通过反衬来表现的”)。 寒梅、丁香为世人所深爱,词人竟以“俗” “粗”加之,明贬梅与丁香的“俗”与“粗” ,暗誉丹桂的雅与清。 5.(1)作者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2)作者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 ,下启“渺渺予怀” ,使结构更为完整绵密。 6.(1)诗人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 11、写出了当年招贤纳士的碣石馆 、黄金台均已不见,现在眼前只有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象。 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寓含世事沧桑的感慨,并由此引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 (2)抒思慕古人之幽情:诗人起笔两句写两处古迹, “登”和“望”两个动作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圣王的怀念以及对明君的盼望。 抒生不逢时之伤情:中间两句借景抒情,只见乔木,不见昭王,寄寓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伤痛之感,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 表担忧与无奈之衷情: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 “已矣” “复归来”是对国运的担忧,也饱含了诗人深深的无奈之情。 尾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7.(1)前两句实写:“东风” 12、点明节令,东风和暖,柳枝婆娑茂密,阡陌悠长,轻云蔽月,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像白天那么饱满。 后两句虚写(想象 ):“应念” ,为设想对方之词,远方的恋人此刻应在深深思念着我,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为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 上片一实一虚,虚实相生。 (2)你那身穿绿罗裙的倩影,让我念念不忘;别后的日子里,每每见到芳草绿茵,总会产生爱怜之意,仿佛那如茵碧草,就是你身着绿罗裙的美丽身影。 蕴含着长久分别后深挚、苦痛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词人把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界中的景紧密结合,移情于景。 8.(1)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 “围” 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 14、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但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 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 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 ,故言“不怨”。 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 “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 “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10.(1)比喻。 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 把游历生活比作梦。 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 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 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2)“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