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案1内容摘要:
ρ与质量成 正比。 图象: 左图所示 :ρ 甲 ρ 乙 [来源 :学 +科 +网 ] 测体积 —— 量筒(量杯 ) [来源 :学科网 ] ⑴用途:测量 液体体积 (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 ml) =厘米 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 凹形 的,读数时, 视线要和凹面 的底部相平。 测固体的密度: : ρ m V = ρ m V = 原理 浮在水面: 工具( 量筒、水、细线 ) 方法: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 V1; 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2,物体体积 V=V2V1 A、 针压法。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案1
相关推荐
3、能有 D可能有 解析:与氯化钡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有很多,但不溶于硝酸的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所以溶液中可能是 是。 24答案: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6(8 分) 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24 23(1)当溶液中有大量 H 存在时,则不可能有_存在。 (2)当溶液中有大量 存在时,溶液中不可能有_存在。 (3)当溶液中有_和_阳离子存在时
3、件下能否电离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非电解质D 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解析:A 项,水能电离出 与 H ,所以水是电解质; C 项,部分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如 项, 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答案: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6(10 分) 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熟练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是认识电解质的性质、研究离子反应的前提。 以下有
3、积扩大为原来的 2 倍,c(H )和 c(都变为原来的 ,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C 项酒精是非电解质,溶2412解在水中,扩大了溶液的体积,降低了 H 、浓度,溶液导电性减弱;D 项增加24了离子的总浓度,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答案:实验题) 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则:(1)加水的烧杯为_。 (2)向烧杯 C 中加适量 A 中的溶液后
式 m 物质 =ρ V求出物体中含物质的质量,若 m 物质 = m 实际 为实心, m 物质 < m 实际 为空心。 这三种方法用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判断出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但如果题目要求的是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些。 解法一: 比较密度法: ρ 球球球 mV kg m kg m5 10 7 8 103 3 3 3/ . /,故此球是空心的。 解法二: 比较体积法: 由
后,气孔会张至最大,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和养分,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快,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不同的度不相同,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噪声除草器,其发出的噪声能使草种子提前 发芽,这样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将草消灭,而达到除草目的.还有,利用强烈的噪声高速冲击食品时,不仅使食物保持干燥,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不会受到损失. 随着当前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环保科技的新发展
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 1/2,但密度却不变。 (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 ,如一瓶水,温度由 0℃上升到 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 4℃的水密度最大。 ( 3)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