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化学练习 人教版必修1 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下演练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出 且生成能与 液反应,也生成 .1 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成氢氧化钠 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这两部分 总和,显然要比 独与水反应产生的。 答案: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 c()增大解析:左边中的 与 液反应:2H 2O=2H 2,有一部分铝溶解, 5、过量的 液会与易拉罐的成分铝发生反应而生成 生的反应是2H 2O=2H 2,所以罐内压强会变大,所以易拉罐又会重新鼓起来。 答案:(1) 被吸收而被外界大气压瘪2=H 2(2)由于铝与碱反应生成 强增大而重新鼓起2 2H 2O=23H 2 27(10 分)(1)分别取 W g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 (2)分别取 0.1 、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 (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 )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 (5)分别取 0.2 属钠、铁、铝分。2017化学练习 人教版必修1 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下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具实际价值。 (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 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 和注意事项: 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
激后,气孔会张至最大,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和养分,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快,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不同的度不相同,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噪声除草器,其发出的噪声能使草种子提前发芽,这 样可以 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将草消灭,而达到除草目 的.还有,利用强烈的噪声高速冲击食品时,不仅使食物保持干燥,而且其营养成分也不会受到损失. 随着当前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环 保科技的新发展
法,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弄清质量与密度的区别。 (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质量只是原来的 1/2,但密度却不变。 (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变化,但密度却随温度变化 ,如一瓶水,温度由 0℃上升到 4℃,体积变小,质量不变,密度却变大,故 4℃的水密度最大。 ( 3)一个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但因为体积要发生变化,所以密度要发生变化。
到课处活动 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 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 —— 水 —— 水蒸气 —— 水 —— 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 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升腾起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 既然循环不已
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 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 屏幕可以 用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制作。 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 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把模拟照相机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筒改 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 距离,就能使物体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通过获得清晰像,让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 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物得到的沉淀质量大D分别配成等体积溶液,混合物溶液中的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解析:同质量的 是产生的 A、B 项均错误;同质量的两组物质,混合物含的碳元素较多,故最终转化成 项正确;同质量的 a 物质的量大,故配成等体积溶液后纯净的碳酸钠溶液中的 物质的量浓度大,故 D 项错误。 答案:了检验某含有 质的 品的纯度,现将 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