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四章波粒二象性内容摘要:
14 Hz C. 1014 Hz D. 1015 Hz 答案 B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hcλ= E k + A , 而金属的逸出功 A = hν c , 由以上两式得 , 钨的极限频率为: ν c =cλ-E kh= 1014 Hz , B 项正确. 针对训练 (2020江苏卷 )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 1014 Hz和 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 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 答案 A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ν = A +12m v2m , 又由 A = hν 0 ,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12m v2m = hν - hν 0 , 由于钙的截止频率大于钾的截止频率 , 所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 ,因此它具有较小的能量、频率和动量 , B 、 C 、 D 错;又由 c= λν 可知光电子频率较小时 , 波长较大 , A 对. 三、用图象表示光电效应的规律 1. Ek- ν图象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 hν-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k是入射光频率 ν的一次函数,图象如图 1所示.其横轴截距为金属的极限频率 νc,纵轴截距是金属的逸出功的负值;。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四章波粒二象性
相关推荐
电子的个数 n =Imaxe= 4 10- 6 10- 19 个= 1012 个.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12m v2max = hν - W = hcλ- hcλ0 = 3 10-34 3 1081 0 10- 6 -1 6 10- 6 J = 10- 20 J. (2) 如果照射光的频率不变,光强加倍,根据光电效应实验规律,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数为:
ν0(ν0为极限频率 ) , 若 ν0=Ah=3 10- 19 10- 34 Hz = 1014 Hz , 由 c = λ ν 得出 ν =cλ, 绿光频率 ν绿=cλ绿=3 108500 10- 9 Hz = 6 1014 Hz , 紫光频率 ν紫=cλ紫=3 108400 10- 9 Hz = 1014 Hz , ν绿ν0,所以绿光照射不能发生
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最终练就一身高强武艺的故事。 表现了沉香为解救母亲不怕困难、刻苦努力的精神。 课文主旨 最美孝心少年 5岁的梁荣是 2020年“最美孝心少年”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 梁荣出生 6个月时被诊断出先天性血管瘤 ( li), 两岁多时,妈妈又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偏瘫 ( tān),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后爸爸离家出走,小梁荣就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 2.大量粒子运动的必然性 由波动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大量粒子运动时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对宏观现象进行预言. 3.概率波体现了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 概率波的主体是光子、实物粒子,体现了粒子性的一面;同时粒子在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体现了波动性的一面,所以说,概率波将波动性和粒子性统一在一起. 特别提醒: (1)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是指在一般情况下
2、(5)水溶液中 、H 、 不能大量共存(2014 广东理综,8B)()23(6)向 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 4 3=226 (2013海南化学,10C)()(7)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铁与水在高温下反应,粉末变红(2013 广东理综,23D)( )(8)向某溶液中滴加 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2013江苏化学,13D)()(9)具有氧化性,所以
3、往溶液中滴入无色 液,溶液变红色C 和 物质的量之比为 51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解析:铁和氯化铁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据方程式 =3可知铁离子是过量的,剩余 离子,生成 铁离子,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B。 答案:含有 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 液时,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白色沉淀是 色沉淀是 混合物C白色沉淀是 已全部被 化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