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原子核专题突破课件内容摘要:
重要方面和高考的热点问题 , 其基本方法 (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 , 步骤如下: ① 根据核反应方程 , 计算核反应前和核反应后的质量亏损 Δm.②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或 ΔE= Δmc2计算核能 . ③ 计算过程中 Δm的单位是千克 , ΔE的单位是焦耳 . (2)利用原子单位 u和电子伏特计算 . ① 明确原子单位 u和电子伏特间的关系 因 1 u= 6 10- 27kg, 则 E= mc2= 6 10- 27 ( 108)2J= 10- 10J. 又 1 eV= 10- 19J, 则 E= 10- 10J= MeV. ② 根据 1原子质量单位 (u)相当于 MeV能量 , 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 MeV, 即得 ΔE= Δm MeV. ③ 上式中 , Δm的单位是 u, ΔE的单位是 MeV. (3)利用平均结合能来计算核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核子数 . 核反应中反应前系统内所有原子核的总结合能与反应后生成的所有新核的总结合能之差 , 就是该次。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原子核专题突破课件
相关推荐
运用句型。 : ( 1)区分运用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2)学习句型时,知道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及用法。 四 、 教学准备:实物(尺子书橡皮擦)、卡片、奖品(笔和练习本)、磁带。 五 、 教学流程: (一) 卡片展示,音标教读,拼读词汇。 教师活动:展示卡片,实物,教读单词。 学生活动:听录音,指单词,跟读单词。 教师活 动:举例句,让学生学会区分运用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3、O 2(g) 2g)H 197 kJ。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 甲) 2 1 2;( 乙)1 0.5 2;(丙) 2 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 p:p 甲 p 丙 2p 乙B 的质量 m:m 甲 m 丙 2m 乙Cc()与 c(比 k:k 甲 k 丙 k 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 Q:Q 甲 Q 丙 2Q 乙解析:三个容器 T
2、反应速率快慢的是温度、浓度和催化剂。 ( )(7)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8)反应物的浓度越大,正反应的速率越大。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升高温度,只能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使用正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所以反应速率增大D向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通入 “惰性气体” ,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答案
.物体运动时的运动质量与物体静止时的静止质量间存在一定关系.当物体以远小于光速运动时,质量的这一变化很不明显.上述所说的质子、中子、原子核的质量都是指静质量.质量亏损,是静质量发生了变化. 如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这一过程中, MeV的能量是以辐射光子形式放出的 , 光子的静质量为零 , 但这个光子的运动质量为:hν/ , 当计算进光子的质量后 , 虽说反应前后发生了质量亏损 ,
AZ X ― → AZ + 1 Y + 0- 1 e 2. 衰变方程的书写特点 (1)核反应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 所以核反应只能用箭头 , 不能用等号 .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 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而杜撰出不符合实际的生成物来书写核反应方程 . (3)当放射性物质发生连续衰变时 , 原子核中有的发生 α衰变 , 有的发生 β衰变 , 同时伴随着 γ辐射 . 3 . α
子核的衰变以及人工核反应也要释放核能,但天然衰变进行得非常缓慢,放出的能量也很小,人工无法控制,实用价值不大,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也放出能量,但作为“炮弹”的粒子击中原子核的机会太少,这种做法得不偿失.所以核能的获取主要是通过裂变或聚变的途径.平均结合能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每个核子平均吸收的能量.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