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23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内容摘要:
要强调 “ 总是相同” 的理解;波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波速由介质决定;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 . 课堂讲义 • 【 例 2】 (2020重庆理综, 11(2))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下端装有一记录笔,在竖直面内放置有一记录纸,当振子上下振动时,以速率 v水平向左匀速拉动记录纸,记录笔在纸上留下如图 2- 2- 1所示的图像, y yx0、 2x0为纸上印迹的位置坐标.由此图求振动的周期和振幅. 图 2- 2- 1 课堂讲义 解析 由图可知波长 λ = 2 x 0 ,振幅 A =y 1 - y 22 由 v =λT,得周期 T =λv=2 x 0v 答案 2 x 0v y 1 - y 22 课堂讲义 • 二 、 波的多解问题 • 1. 波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 , 传播具有双向性 , 所以关于波的问题更容易出现多解 .造成多解的主要因素有: • (1)时间间隔 Δt与周期 T的关系不明确; • (2)波的传播距离 Δx与波长 λ的关系不明确; • (3)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 课堂讲义 • 2. 在解决波的问题时 , 对题设条件模糊 , 没有明确说明的物理量 , 一定设法考虑其所有的可能性: • (1)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 , 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 , 则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 (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 , 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 (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 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 . 课堂讲义 • 【 例 3】 一列横波在 x轴上传播 , t1= 0和 t2= s时的波形如图 2- 2- 2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 . • (1)设周期大于 (t。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23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相关推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 B. 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 C. 球面波的波面是以波源为中心的一个个球面 • D. 无论怎样的波 , 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 • 解析 按照惠更斯原理:波面是由任意时刻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点构成的面 , 故 A对 ,B错;由波面和波线的概念 , 不难判定 C、 D正确 . • 答案 ACD 课堂讲义 •
) 二、 活动一:朗读散文诗《地球的孩子》 鼓励学生用深情语调朗读。 体会重要词语。 你怎样理解“地球是生命的 摇篮”这句话。 用你喜欢的方法赞美地球妈妈。 (出示诗歌要求读) 70 页:“比一比,谁对地球妈妈了解的更多”简单提问之后设为课外作业,要求上网、到图书室查阅。 朗读最后一段,方法:男生一句女生一句再齐读一遍。 三:活动二:情境演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回答、填写 70 页“交流”。
.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 培养目标 : 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及自学课文内容的能力 提高认识,增强对中外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与邻居之间要相互交往,在国与国之间也需要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世界的和谐发展。 你们想知道国际间是怎样交流和交往的吗。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本课(导入仅供授课教师参考) 二、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 45—— 46
• 2. 电磁场 • 如果在空间某区域有 的电场 , 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引起变化的 , 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引起变化的电场 …… 于是 ,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 , 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称为电磁场 . 预习导学 不均匀变化 磁场 • 3. 电磁波 • (1)产生:由 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而形成的电磁场是由近及远传播的 , 这种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2、积常数,向 和溶液中加入 色沉淀逐渐变为黄色沉淀。 () 1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误将钡盐、O 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 液解毒溶洞、珊瑚的形成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 BC D答案: 100 1 液中,加入 1 1 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 0 10 )()A有 淀析出 B无 淀析出C无法确定
二、热敏电阻的特点 1.热敏电阻的特点 热敏电阻的 电阻率随温度 升高而减小并且 变化 灵敏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热敏电阻的用途 (1)利用电阻的温度特性来测量温度、控制温度和元件、器件、电路的温度补偿. (2)利用非线性特性完成稳压、限幅、开关、过流保护作用. (3)利用不同介质中热耗散特征的差异测量流量、流速、液面、热导、真空度等. (4)利用热惯性作为时间延迟器. 课堂讲义 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