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科版3-4选修三21波的形成和描述2内容摘要:
活动 I 演示 1 演示气垫导轨上弹簧滑块的在充气前和充气后的往复运动,进行对比。 活动 II 课件交互 在网络教室中,学生分组操作水平弹簧振子往复运动的 flash课件,分析讨论在一次全振动中弹簧振子的位移变化、受力情况、变速情况,边在表格中填写讨论结果,回答关于水平弹簧振子回复力特征的问题。 分组交互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将探究结果进行提交,以便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 III DIS实验 1 用力传感器测竖直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用位移传感器测位移,从实验中得出竖直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特征和位移时间图像。 简谐运动的特征 活动 IV DIS 实验 2 音叉振动 图像及迭 加为乐音 活动 V 模板总结 活动 I 演示 1 机械振动概念条件 活动 II 课件交互 弹簧振子模型 情景 观察 实践 活动 III DIS 实验 1 水平弹 簧振子 回复力 竖直弹 簧振子 回复力 问题 设问 设问:根据对水平弹簧振子与竖直弹簧振子的研究,它们的受力和运动有哪些特征。 活动 III DIS实验 2 是利用声音捕获软件进行实验。 包括测音叉振动图像、乐音振动图像,及进行音叉振动迭加乐音振动的实验等。 活动 V 模板总结 是关于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知识结构的校园网模板,老师事先在这个模板上为学生搭好一个大的框架,学生学完本节课全部内容后,分组在这个模板上进行归纳总结,自主形成关于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上传,供全班交流与点评。 3.教学的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现象观察与实践体验,归纳得出机械振动的一般概念。 第二环节,通过弹簧振子的模型建立和 DIS实验研究,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与规律。新课标鲁科版3-4选修三21波的形成和描述2
相关推荐
体对 m2的引力,然后再求二力的合力. 【变式 1 】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F = Gm1m2r2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 公式中 G 为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B . 当 r 越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 . m1与 m2受到的相互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与m m2是否相等无关 D . m1与 m2受到的相互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
3、3D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在结构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带有氢原子。 A 项中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带氢原子;B 项,消去后只得到 = 项中无邻位碳原子,故 A、C 两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 项,消去后可得到两种烯烃:=选 B 项。 答案:子组成为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 对 C 选项.在此项中人造地球卫星是 “ 环绕天体 ” ,而地球则是中心天体,又已知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v 和运动周期 T ,由万有引力定律 与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可得GMm( R + h )2=m v2R + h和GMm( R + h )2 = m4 π2T2 ( R + h ) ,又因为此人造地球卫星是 “ 近地 ” 卫星,则 h ≪ R ,可视为 h ≈ 0 ,故有 R +h ≈
3、;将镁条放入 气泡产生,根据 C 项实验知,应是镁与溶液中的 H 作用产生了氢气,D 项不合理。 答案:2015江苏化学,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A制备 H)3 悬浊液:向 1 1 液中加过量的 6 1 液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待检验溶液
合物具有液晶态. [来源 :Z。 xx。 ] (二)液晶的性质和特点 1.液晶态 的分子排列 【演示】用投影仪展示固态、液晶态和液态分 子排列示意图,比较它们的关系. 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 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子排列无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 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 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
活中的使 用。 由以上的几组实例引出:这些设备是怎么自动工作的呢。 [来源 :] (二) 新课教学 感器 人们购买瓷器和西瓜时,是通过敲击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来判断其质量的好坏的。 但仅依靠听觉判断是难以把握的。 能否用仪器来代替人听,准确地判断西瓜的成熟程度呢。 由学生对课本中的两个例子进行音读讨 论,得出传感器的定义: 能感受外界信息,并将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