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11物体的碰撞1内容摘要:
+0=( M+m) v .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2)(210)( vmMFLhLmM ( 4) 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 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 过程,发掘隐含的碰 撞问题. [来源 :Zx x k .Co m] 【例 4】展示投影片,其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 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 pA=5kgm/s, 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 pA、△pB可能是 ( ) A.△ pA=3kgm/s;△ pB =3kgm/s B.△ pA=3kgm/s;△ pB =3kgm/s C.△ pA=10kgm/s;△ pB =10kgm/s D.△ pA=3kgm/s;△ pB =3kgm/s 组织学 生认真审题 . ( 1) 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 ①系统动量守恒;②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③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④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⑤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 2) 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回忆 mpEk 22 的关系。 ( 3) 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 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 A追上 B并相碰撞, 所以, BA vv ,即 BA mm75 , 75BAmm ( 4) 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 A. 二、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1.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 — 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仍沿着这条直线,这种碰撞称为对心碰撞,也叫正碰。 注意:发生对心碰撞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它们的动量也都沿这条直线,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2.非对心碰撞 两球碰撞时,碰撞之前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 — 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 这种碰撞称为非对心碰撞,也叫斜碰。 斜碰也遵循动量守恒定律,但情况较复杂,中学阶段不作要求。 注意:发生非对心碰撞的两个小球,可以将小球速度沿球心连线和垂直球心连线两个方向分解,在这两个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三、散射 散射:在粒产物理 和核物理中,常常使一束粒子射人物体,粒子与物体中的微粒碰撞。 这些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这种微观粒子的碰撞叫做散射。 由于粒子与物质微粒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很小,所以多数粒子在磁撞后飞向四面八方。 如何正确理解非对心碰撞与散射 ? 诠释 (1)非对心碰撞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属于二维碰撞问题.如果系统碰撞过程中所受合外力为零,则仍然满足动量守恒,这时通常将动量守恒用分量式表示.如:。新课标粤教版3-5选修三11物体的碰撞1
相关推荐
有发生光电效应. 提出问题:要发生光电效应,是不是用任何频率的光线照射都行。 是不是弱光线不行,只要光的强度足够大就行。 是不是只要有足够大的电场电压就行。 [来源 :] 观察现象二: 保持 AK间电压一定,灯泡亮度一定,在窗口 C前依次放上红色、橙色、绿色滤光片,观察到红光照射金属板 K时没有光电流,橙光和绿光照射
型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模型的正确与否要看其能否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 对微观领域不能抱着宏观的、固有的模式去理解,而应建立一个全新的模型.只要该模型能正确地代表研究对象,很好地解释其现象和规律,则可承认其正确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正是这样一个“古怪”而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模型. 〖典型例题分析〗 一、 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例题 1: 下列 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关波动力学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同时担任教学任务。 德布罗意在神也是沿着这个认识规律发展的。 在认识发展中,物质生产水平、实验条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促进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担任了两年义务讲座后, 1928 年被聘为新建立的巴黎大学享利 彭加勒学院理论物理教授,他担任这一职务从事教学工作一直到 1962 年退休。 1945 年以后,他还担任法国原子能委员 会顾问。 1930 年到
,肉眼不能觉察,它的工作方式有连续、脉冲 两种。 连接方式产生的激光功率可达 20千瓦以上。 脉冲方式产生的波长。 人们已用它来“打”出原子核中的中子。 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出现是激光发展中的重大进展,也是光武器和核聚变研究中的重大成果。 b、 液体、化学和半导体激光器(“变色 龙”染料激光器、“ 死光”氟化氢激光器、砷化镓激光器); * “变色”激光器:工作物质就是染料,如碳花青
② 与 OA′ 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 ③ 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 入射角减小呢。 (3)由学生上台演示图 443实验三次,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引导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4.由教师引导学生仿照光的反射定律,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关系:折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2)二角关系
soap that is mild on the skin. 使用刺激性不强的肥皂。 (2)(天气 )温和的 , 和煦的 The weather is mild today; it is neither hot nor cold. 今天天气很温暖 , 不冷也不热。 (3)(情感 )温和的 , 不强烈的 , 轻微的 He gave a mild answer, in spite of 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