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1内容摘要:
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 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 控制 ,甚至可以 改造 或 重建 起新的关系; (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 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内因 外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干旱等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 边际土地开垦史。 20世纪 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1952~ 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107 hm2,其中 80%是 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 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 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 等重要政策,并从 2020 年 1月 起开始实施 《 退耕还林条例 》。 退耕还林 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20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 106 hm2,荒山造林 106。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4群落的演替1
相关推荐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虫 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根瘤菌入侵豆科植物根形成的根瘤 豆科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供给根瘤菌;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的氨,则供给豆科植物。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数量上呈现同步性变化。 互利共生 生物 A 生物 B 生物数量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个 体 数 时间 B A A A
定性具重要意义。 特别提醒 群落空间结构是群落内部具生殖隔离的不同种群的空间配置状况,而不是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分布差异。 典例精析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C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A 正确
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写,但写之前要弄清很多问题,那么就务必要搞清楚怎样问题。 Step 2: Asking questions 1. Choose the correct words: what, why, how, why, when, who. 2. Finish the exercise at page 4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read just
A是种群增长的理论曲线 ( “ J”型曲线,指数增长, Nt=N0λ t) B是种群 实际增长 曲线( “ S”型曲线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环境阻力 ,按自然选择学说,也就是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食物、天敌
④ , A 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③ , C 正确;春运期间武汉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迁入率和迁出率, D 错误。 【答案】 D 跟踪训练 1 .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 ③ 的变化趋势 B .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C .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出生率是指在 单位时间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 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例 1983年,我国平均每千人生出 人,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是多少。 % 例 某个有 200个个体的种群,在一年中有 40个个体死亡,这个种群的年死亡率是多少。 20% ( 2)表达方式:通常以 a%表示 ( 3)类型 出生率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