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ppt教学课件内容摘要:

物质 ( 缓冲对 ) 形成的一套缓冲系统。 血浆中每一缓冲对都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相应的强碱盐配合组成的,它既能抗酸,又能抗碱,故具有缓冲作用。 血浆中的主 要缓冲对有 Na H C O3与 H2CO Na2H P O4与 NaH2PO4,其中最主要的是 Na H C O3与 H2CO3,不仅含量多,而且缓冲能力也最强。 ( 3 ) 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机体代谢。 特别提醒 ( 1 )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2 ) 血红蛋白 ≠ 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 境的成分。 ( 3 ) 血浆渗透压与质量分数为 0 . 9 % 的 Na C l 溶液 ( 或质量分数为5% 的葡萄糖溶液 ) 渗透压大致相等,故质量分数为 0 . 9 % 的 Na C l 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又叫生理盐水。 典例精析 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 .人的血浆 pH 为 7 . 3 5 ~ 7 . 4 5 ,其稳定与 H C O-3 、 H P O2 -4 有关 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解析】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A 项正确;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7 . 3 5 ~7 . 4 5 ,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 H C O-3 、 H P O2 -4 有关,B 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C项错误;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左右, D 项正确。 【答案】 C 跟踪训练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C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的 D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 血浆的 pH 值在 7 . 3 5 到 7 . 4 5 之间,略偏一点碱性,当乳酸进入血液后,由于有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的 pH 值基本不变, A错误;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 B 错误;钠盐主要是维持细 胞外液渗透压,所以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 正确;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 D错误。 【答案】 C 考点三 内环境 —— 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解教材 1 .内环境的成分转换及其动态变化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 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 1 ) 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2 ) 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 (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 ) ,器官有一个 ( 皮肤 ) ,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按如下方法进行:以 “ 循环系统 ” 为参照,双向进出 —— 呼吸系统;单向进入 —— 消化系统;单向输出 —— 皮肤;输出后又可存在重吸收 —— 泌尿系统。 2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跨膜问题 物质类别 转移途 径 相关系统 穿膜层数 养料 ( 如 葡萄糖 ) 消化 ( 外环境 ) → 吸收( 内环境 ) → 血液循环→ 组织液 → 组织细胞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进出小肠上皮细胞 ( 2 )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 ( 4) +进组织细胞 ( 1) = 7 层 废物 ( 如 尿素 ) 组织细胞 → 组织液( 内环境 ) → 血液循环→ 泌尿系统或皮肤→ 体外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出组织细胞 ( 1)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 ( 4) +进出肾小囊壁细胞 ( 2) = 7 层 O2 肺泡 → 肺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 毛细血管 → 组织液 → 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CO2 与 O2的转移途径相反 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 O2进出肺泡壁细胞 ( 2) +进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