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内容摘要:

L 是线圈的自感系数。 3 . 感抗与电感的关系 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 ,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 , 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 , 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 , 感抗就越大 , 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就越大 , 反之就越小。 4 . 两类扼流圈 ( 1 ) 低频扼流圈 ① 构造 : 闭合铁芯 、 绕在铁芯上的线圈 ; ② 特点 : 匝数多 、 自感系数 L 大 、 电阻很小。 它对低频交流电流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 而对直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则较小 , 故低频扼流圈的作用为 “ 阻交流 、 通直流 ”。 ( 2 ) 高频扼流圈 ① 构造 : 它的线圈有的是绕在圆柱形的铁氧体芯上 ; ② 特点 : 匝数少 , 自感系数 L 小。 它只对频率很高的交流电流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 而对低频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 , 故高频扼流圈的作用为 “ 阻高频 、 通低频 ”。 [ 典例 2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 L 为电感线圈 , 灯泡电阻为 R , 电流表内阻为零 , 电压表内阻无限大 , 交流电源的电压 u = 220 2 sin 100π t V。 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 , 只将电源频率改为 100 H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 电流表示数增大 B . 电压表示数减小 C . 灯泡变暗 D . 灯泡变亮 [ 思路探究 ] ( 1 ) 明确电感线圈阻碍作用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大小有关。 ( 2 ) 比较电源频率改变前后的大小关系。 [ 解析 ] 由 u = 220 2 sin 10 0π t V ,可得电源原来的频率为 f =ω2π= 50 Hz ,当电源频率由原来的 50 Hz 增为 100 Hz 时,线圈的感抗增大;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A 错误;灯泡的电阻 R 是一定的,电流减小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P = I2R 减小,灯泡变暗, C 正确, D 错误;电压表与电感线圈并联,其示数为线圈两端的电压 U L ,设灯泡两端电压为U R ,则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 U = U L + U R ,因 U R = IR ,故电流 I 减小时,U R 减小,因电源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故 U L = U - U R , U L 增大, B 错误。 [ 答案 ] C 【总结提能】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 1 ) 通直流、阻交流 直流电 ( 恒定 ) 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电感线圈能通直流电;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电感线圈中必产生自感电动势以阻碍电流变化,所以 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线圈的自感系数应很大。 ( 2 ) 通低频、阻高频 对于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来说,同一线圈自感系数一定,频率较低的交变电流通过它时,电流变化慢,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小,感抗小;高频交变电流通过它时,电流变化快,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大,感抗大,这种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小。 解析: 扼流圈是利用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感应出感应电动势,从而来阻碍电流的变化, A 正确;高频扼流圈是 “ 通低频、阻高频 ” , B 正确;低频扼流圈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