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内容摘要:
L 是线圈的自感系数。 3 . 感抗与电感的关系 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 , 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 , 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 , 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 , 感抗就越大 , 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也就越大 , 反之就越小。 4 . 两类扼流圈 ( 1 ) 低频扼流圈 ① 构造 : 闭合铁芯 、 绕在铁芯上的线圈 ; ② 特点 : 匝数多 、 自感系数 L 大 、 电阻很小。 它对低频交流电流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 而对直流电流的阻碍作用则较小 , 故低频扼流圈的作用为 “ 阻交流 、 通直流 ”。 ( 2 ) 高频扼流圈 ① 构造 : 它的线圈有的是绕在圆柱形的铁氧体芯上 ; ② 特点 : 匝数少 , 自感系数 L 小。 它只对频率很高的交流电流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 , 而对低频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 , 故高频扼流圈的作用为 “ 阻高频 、 通低频 ”。 [ 典例 2 ]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 , L 为电感线圈 , 灯泡电阻为 R , 电流表内阻为零 , 电压表内阻无限大 , 交流电源的电压 u = 220 2 sin 100π t V。 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 , 只将电源频率改为 100 H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 电流表示数增大 B . 电压表示数减小 C . 灯泡变暗 D . 灯泡变亮 [ 思路探究 ] ( 1 ) 明确电感线圈阻碍作用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大小有关。 ( 2 ) 比较电源频率改变前后的大小关系。 [ 解析 ] 由 u = 220 2 sin 10 0π t V ,可得电源原来的频率为 f =ω2π= 50 Hz ,当电源频率由原来的 50 Hz 增为 100 Hz 时,线圈的感抗增大;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A 错误;灯泡的电阻 R 是一定的,电流减小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 P = I2R 减小,灯泡变暗, C 正确, D 错误;电压表与电感线圈并联,其示数为线圈两端的电压 U L ,设灯泡两端电压为U R ,则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 U = U L + U R ,因 U R = IR ,故电流 I 减小时,U R 减小,因电源电压有效值保持不变,故 U L = U - U R , U L 增大, B 错误。 [ 答案 ] C 【总结提能】 电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 1 ) 通直流、阻交流 直流电 ( 恒定 ) 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电感线圈能通直流电;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电感线圈中必产生自感电动势以阻碍电流变化,所以 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线圈的自感系数应很大。 ( 2 ) 通低频、阻高频 对于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来说,同一线圈自感系数一定,频率较低的交变电流通过它时,电流变化慢,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小,感抗小;高频交变电流通过它时,电流变化快,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大,感抗大,这种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小。 解析: 扼流圈是利用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感应出感应电动势,从而来阻碍电流的变化, A 正确;高频扼流圈是 “ 通低频、阻高频 ” , B 正确;低频扼流圈是。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相关推荐
( 1 )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 P 损 多大。 ( 2 ) 发电机的电动势 E 多大。 [ 思路探究 ] [ 解析 ] (1 ) 所有电灯正常发光时消耗的功率为 P 灯 = 40 22 6 W = 5 280 W = P 4 由于灯正常发光时,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 U 4 = 220 V ,所以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 U 3 =n 3n 4U 4 =41 22 0 V = 88 0 V
验现象: 通入直流电,灯泡不亮,说明直流电 不能通过电容器,接入交流电时,灯泡亮 了,说明 交流能够通过电容器。 (2)实验结论: 电容器有 “ 通交流,隔直流 ” 的作用 . (3)实验现象分析 —— 电容通交隔直的 原因电容器通过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 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路。 (3)实验现象分析 —— 电容通交隔直的 原因电容器通过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 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路。
个电容器 , 从电容 C 大小的变化情况就能反映出液面高度 h 的高低情况 , 则两者的关系是 ( ) ① C 增大表示 h 增大 ② C 增大表示 h 减小 ③ C 减小表示 h 减小 ④ C 减小表示 h 增大 A . 只有 ① 正确 B . 只有 ① 、 ③ 正确 C . 只有 ② 正确 D . 只有 ② 、 ④ 正确 解析: 液面高度的变化,相当于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的变化。 当 h
以 300 r/m in 的转速匀速转动时 , 求 : ( 1 )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 ( 2 ) 电路中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 ( 3 )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 90176。 的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 思路探究 ] ( 1 ) 根据公式 E m = nBSω 求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 2 ) 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是有效值。 ( 3 ) 通过电阻 R
2、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理差异。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并能举例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 出示自学提纲(一) 、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1)气温:自南往北, 逐渐升高, 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 ,北部的黑龙江。 (2)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 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 ,。
流不发声;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 RT阻值减小,输入端 A电势升高到某一值,其输出端跳到低电平,蜂鸣器通电发出报警声,R1的阻值不同,则报警温度不同 . 3.报警温度调节 要使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应减小 R1的阻值, R1阻值越小,要使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达到高电平,则 热敏电阻阻值 要求越小 ,即 温度越高 . 实验 传感器的应用 课堂讲义 例 2 温度报警器电路 如图所示,常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