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内容摘要:
生分析重力的三要素。 介绍重心。 并指导阅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8.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的 三 要 素 呢。 指 导 学 生 阅 读P5455 相关内容。 在讨 论的基础上回答,力都是作用,力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 “作用”是判断有没有力存在的标准。 当有力存在时,一定会存在两个物体。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物体。 分析:一只手只有施力物,找不到受力物,因此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积极回答每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图中物体的形状变了,或者有的从静止变成了运动,或者有的运动方向变了,有的运动快慢变了。 思考,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可能有哪些方法。 积极猜想。 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再次应用。 配合老师演示实验,其 他同学认真观察。 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为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服务。 同时,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从概念入手,抓住力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教学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提及,但,对帮助学生建立正解的受力分析打下基础。 也会后面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学习埋下伏笔。 对重力的分析可以深化理解,同时也为后面重力作用点的分析做好铺垫。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使教学内容自然转折。 教师用凳子放在讲台上做实验,清晰,使每 个学生都能知道实验的操作要求。 友情提醒:不能用很大的力,以防折断的尺戳破手。 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相关推荐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 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沿直线运动下去。 辅导: 1) 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就越容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由此推 理,如不受阻力,物体将完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 再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也不受任何动力,所以可得到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 到此,已经推翻了“必须不断用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的观点,得到 正确观点: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
例 l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向更远的太空飞去.如果此时探测器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刻停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提示: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是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
① 摩擦力有没有大小。 (举例说明) ②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 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 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②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见课本 P49“信息快递”) 实验器材: 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毛巾等 (活动 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什么。 学生的猜想也许并不是教师期待中 的,作为教师,这时决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固定在你想要的范围,而应满怀热情的去肯定他们的猜想,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做一做: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 A . 12 V B . 4 10 V C . 15 V D . 8 5 V 由 2R 0. 4 2 + 2R 2 = I2R 12, 可得有效值 I =1025 A , 电压 有效值 U = IR = 4 10 V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先计算电流的有效值. 课堂讲义 三、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区别及应用对比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瞬时值 最大值 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