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3摩擦力3内容摘要:
什么。 学生的猜想也许并不是教师期待中 的,作为教师,这时决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固定在你想要的范围,而应满怀热情的去肯定他们的猜想,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做一做: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小组讨论: 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 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 1) 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 2) 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 看谁的实验做的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 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 .想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 分析实验数据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 ( 点评: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假想,为学生准备探究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工,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考 虑到这些以后,才能对学生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想一想: 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 点评: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 经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辩一辩: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83摩擦力3
相关推荐
① 摩擦力有没有大小。 (举例说明) ②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 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 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 ②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 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见课本 P49“信息快递”) 实验器材: 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毛巾等 (活动 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生分析重力的三要素。 介绍重心。 并指导阅读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8.在物理学中如何表示力的 三 要 素 呢。 指 导 学 生 阅 读P5455 相关内容。 在讨 论的基础上回答,力都是作用,力是在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 “作用”是判断有没有力存在的标准。 当有力存在时,一定会存在两个物体。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物体。 分析:一只手只有施力物,找不到受力物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 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 A . 12 V B . 4 10 V C . 15 V D . 8 5 V 由 2R 0. 4 2 + 2R 2 = I2R 12, 可得有效值 I =1025 A , 电压 有效值 U = IR = 4 10 V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先计算电流的有效值. 课堂讲义 三、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区别及应用对比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瞬时值 最大值 有效值
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为多大。 (3)若从 t= 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当棒以恒定速度 v向右做匀速运动时,可使棒中不产生感生电流.则磁感应强度应怎样随时间变化 (写出 B与 t的关系式 )? 课堂讲义 a b 2BSE k ltt = = =感应电动势 2E klIrr==楞次定律 逆时针,即由 b指向 a B= B0+ kt1 F= BIl 301() klF B k t
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通过什么方式来“ 阻碍 ”原磁通量的变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是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也可能是改变线圈的有效面积,还可能是通过 远离 或 靠近 变化的磁场源来 阻碍 原磁通量的变化. 课堂讲义 楞次定律的应用 即 (1)若原磁通量增加,则通过 远离 磁场源起到 阻碍 的作 用. (2)若原磁通量减小,则通过 靠近 磁场源起到 阻碍 的作用. 口诀记为“增离减靠”. 【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