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72静电现象2内容摘要:
) DNA分子模型,它由多种原子组成。 ④ 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 ? (活动 1)摩擦起电 实验器材:一根玻璃棒、一块丝绸和一些碎纸屑 现 象: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 请利用你身边的物体做器材,完成这样类似的实验。 用塑料尺和头发摩擦、用钢笔套和衣服摩擦、用圆珠笔和头发摩擦。 ⑤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 (活动 2)用一只手抓住绳的一端,用另一只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摩擦几次塑料绳。 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 现 象:塑料绳散开 问 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不带电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也是不带电的。 而物体相互摩擦带上电后,物体与物体之间有了两种不同的作用。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猜 想:原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了原于中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 二、原子的组成 曾经就 有人想像原子核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中,而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 原子内部究竟是怎样的结构。 关于原子的内部情况在历史上也争论了较长时间,但实验证明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式结构的行星模型。 1. 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 2.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运转。 ① 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 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② 假如给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72静电现象2
相关推荐
• [特别提醒 ](1)电子、质子、 α粒子等一般不计重力,带电小球、尘埃、液滴等带电颗粒一般要考虑重力的作用。 • (2)注意重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始终和运动方向垂直,永不做功的特点。 五、洛仑兹力与现代科技 1 . 速度选择器 (1) 平行板中电场强度 E 和磁感应强度 B 互相垂直,这种装置能把具有一定速度的粒子选择出来,所以叫做速度选择器。 (2)
1. 实质 • 静电屏蔽实质是利用了静电感应现象,使金属壳内的感应电荷的电场和外加电场矢量和为零,好像是金属壳将外电场 “ 挡 ” 在外面,即所谓的屏蔽作用,其实是壳内两种电场并存,矢量和为零而已。 • 2.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 • (1)金属壳内部不受外部影响 • 如图:把验电器靠近带电体,箔片会张开,但如果把验电器置于金属网罩内,再靠近带电体,箔片不再张开,说明网罩内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
,红笔表接二极管 “ 负 ” 极时,电阻示数较小 ( 正向电阻 ) ;当黑表笔接二极管 “ 负 ” 极,红表笔接二极管 “ 正 ” 极时,电阻示数很大 ( 反向电阻 )。 • [特别提醒 ]当二极管正向电阻 R1与反向电阻 R2相差很大时,说明二极管质量较好;当 R1与R2相差较小时,说明二板管质量不好。 如果R1与 R2均较小,可能二极管短路;如果 R1与 R2均较大,可能二极管断路。 •
一个字 ,比较一下 .在学生无法做到时进一步引导 ,要想在铁块上刻字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 ? 学生疑惑 ,木头钉子怎么能在铁块上刻字呢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生活经验知道要想在铁块上刻字必须要比铁块更硬的工具 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 ,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 . 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三、新课活动 2 生活走进物理 (10分钟 ) 活动 2:在烧杯中加入开水
授新课 一、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事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 二、猜想和假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可 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 对学生的其他猜想可有选择地简要板书,并组织讨论,启发思考。 三、设计实验
时间的关系如图 616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 , 仅将水的质量增加 , 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正 确 的 是 ( ) 9. 农民在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采取了图 614 图6 16 图 615 相应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 B. 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