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9内容摘要:
表面上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化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蒸发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 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讨论回答: 液化和凝 华都是由于温度降低时发生 的物态变化。 若温度降低不大,往往会出现液化,如:秋天早晨出现的露;温度 突然降低过大时,就可能出凝华现象,如:冬天早晨地面上出现的霜。 讨论,思考。 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讲解:首先要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据此确定发生了 什么物态变化,再结合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解释 . 注意: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经常所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成的小水珠。 例如:冰面上的 “白气 ”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水烧开时冒的 “白气 ”是水先汽化 成水蒸气后又液化成的。 人冬天呼出的 “白气 ”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例 3: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毒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嬉戏 , 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悠悠 地进入了高空。 哇 !新的旅行又开始了 ! 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 越低 , 低温 使 我们挤成一团,变成很小很小的水 珠,渐渐的我和其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风 推着我们在天空中 飘 行,气温更低了,我 感 到身体重了许多,有的小伙伴 甚 至变 成了 漂亮的雪花。 当风伯伯再也托不 起我时 , 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9
相关推荐
,浅色衣服吸引太阳光本领弱。 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概念:( 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 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 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红外线的应用: ( 1)红外线探测器 ( 2)红外线照相机 ( 3)红外夜视仪 紫外线
段时间之后,发现冰块熔化的快慢不一致,似乎红光外侧的一小块区域的冰块熔化的略快一些。 是否此区域有另一种光存在。 为了进一步论证,他们对红光外侧那个区域和可见光区域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实验操作: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 t1
毛玻璃、 空气清新气雾剂 、 果冻、一个装水的塑料盒。 教学过程 : 一、 新课引入 手影 游戏同学们做过吗。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个漂亮的手影呢。 大家来看一看,他做得像不像。 二、新课教 学 手影会随手形改变,那么影子的形成说明了什么。 引入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一)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请同学 选用桌上的器材进行探究下面的实验 光在空气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如何保护水资源 【 看一看 】 ( 1)资料: 目前 ,全球约有 100多个国家缺水 ,13亿 人缺少饮用水, 30亿 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 ,有 40%的河流被污染 ,每年至少有 1000万 人因 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 2)图片: 【 议一议 】 (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札记
华 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 237 实例。 并 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P43“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人工降雨 的原理及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 —→凝华 — →熔化。
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 不易燃烧。 [来源 :Z|xx|]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吗。 请你注意观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表面 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 (5)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