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6内容摘要:
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如何保护水资源 【 看一看 】 ( 1)资料: 目前 ,全球约有 100多个国家缺水 ,13亿 人缺少饮用水, 30亿 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 ,有 40%的河流被污染 ,每年至少有 1000万 人因 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 2)图片: 【 议一议 】 (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札记 应鼓励学生争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引导学生更多地查阅资料,形成对水资源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 点 拨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 实践考察 】关于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指导。 ( 1)考察前准备: 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污染的种 类和危害; ②学会用 PH试纸测酸碱度,准备相机、笔、记录本等器材; ③确定考察的河段及沿河两岸有关单位、工厂。 ( 2)分组,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 3)实际考察 ① 选定水域,观察河水的颜色、河边所见污染物、河中生物生长情况,利用试纸测试河水的酸碱度; ②请河岸居民中知情者介绍水域的有关情况,了解有关数据; ③考察科索沃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等,考察其主要污染物对水的污染,污染物的排 量的排放位置,并画图记录下来; ④分析主要污染物致使水质主原因,。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6
相关推荐
表面上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化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蒸发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 而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讨论回答: 液化和凝 华都是由于温度降低时发生 的物态变化。 若温度降低不大,往往会出现液化,如:秋天早晨出现的露;温度 突然降低过大时,就可能出凝华现象,如:冬天早晨地面上出现的霜。 讨论,思考。 教师指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讲解
,浅色衣服吸引太阳光本领弱。 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概念:( 1)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叫可见光。 ( 2)不可见光:人眼无法觉察到的光叫不可见光。 ( 3)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 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 红外线的应用: ( 1)红外线探测器 ( 2)红外线照相机 ( 3)红外夜视仪 紫外线
段时间之后,发现冰块熔化的快慢不一致,似乎红光外侧的一小块区域的冰块熔化的略快一些。 是否此区域有另一种光存在。 为了进一步论证,他们对红光外侧那个区域和可见光区域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实验操作: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 t1
华 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 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 2)组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图23 237 实例。 并 在(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进行投影)。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P43“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人工降雨 的原理及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升华 —→凝华 — →熔化。
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 不易燃烧。 [来源 :Z|xx|]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吗。 请你注意观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表面 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 (5)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 ) ( ) ( ) ( ) ( ) ( )
2、s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中英不同的就餐习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公共场合的礼仪。 】4. At T: at Do to Do at : So its us to at as as in We t to do . to to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关键词复述课文,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 sbs sb a well s to in K? Do a To or to be or a I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