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4升华和凝华3内容摘要:
组装实验,在锥形瓶中放入少许樟脑粉,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仔细观察现象并思考。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拔。 生 4:看到了樟脑逐渐变少,同时看到了白色气体。 在锥形瓶的上方还看到了白色固体。 生(齐):没有。 生(齐):象雪花状,很好看。 摸树枝有热的感觉。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实验讨论、交流 5分钟 学生举例并解释 15分钟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而开始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碘锤。 碘锤中的碘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没有液体出现。 樟脑和碘都会发生升华现象,其实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升华和凝华现象。 你能 举出一些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 它为什么在冬季形成。 用投影打出课本图 2—— 16和 2—— 17。 它为什么不会液化呢。 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它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为什么。 请回答内表面的同学回答。 回答得太精彩了,掌声鼓励。 这说明了要发生物态变化必须要什么温度条件。 生 5:说明了凝华要放热。 而升华则要吸热。 学生观察碘锤中碘锤的变化。 生(齐):发生了升华和凝华。 生(齐):没有看出有液体出现 学生交流、讨论 生 6: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的霜。 它 是凝华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4升华和凝华3
相关推荐
3、求标准较高。 写作更加强调语言的正确性,逻辑性和艺术性。 时难点 在设计本课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操作上的难点,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逐步提高,课堂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教师帮学生搭建脚手架,给与学生参照引领,逐步过渡到独立完成诗节写作。 虽说诗歌并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诗歌作文,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的写作形式,过去都是采用仿写的方式处理。 而本堂课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处理诗歌写作
微粒,当时查德威克正好在下面听,这样的语言引起了他的重视。 遗憾的是居里夫妇没能听到这场精彩的演讲,所以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当时他们也无法正确解释,认为是一种已知的粒子。 查德威克在读了居里夫妇的这篇论文后立即重复他们的实 验,最终得出这种可以很容易就穿透 2cm的铅板的射线就是中子流。 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微粒的大小 大家把课本翻到 32页
反,即与坐标轴的方向相反,所以加速度取负号, a=- 2m/s2. 解出由 axvv 2202 avvx2202 把数值代入 msm smx 900)/2(2 )/60(0 222 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到,只有建立了坐标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正负号才能确定。 例 2: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5m/s,加速度大小为 3m/s2,求: ( 1)汽车 3s末速度的大小。
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 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来源 :学 .科 .网 ] 如图 228(b)把松香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松香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 ,用酒精灯加热,每隔 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松香状态的变化,直到 松香全部熔化后 5min为止。 如图
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 它 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教学阶段与 时间分配 二、教学过程
点是 48 ℃。 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 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1)DE段。 海波是 ____态, ____热 (填 吸 或 放 ),温度 ______。 (2)EF段。 海波的状态是 ______, ____热,温度 ______。 (3)FG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