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教学课件内容摘要: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操作步骤 ( 1)固定计时器 ( 2)穿纸带 ( 3)启动电源,拉纸带,随后 立即关电源 探究 纸带的处理 —— △ t =。 △ x =。 疏密与速度的关系 ( 1)需测量的量: ( 2)关系式: 初识制表 △ t/S △ x/m 24 02 34 23 12 01 区间 表 1 手拉纸带在几段时间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 /( 1 s m v 0 1 2 3 4 三 测瞬时速度 E点 的瞬时速度。 D F D F D F 原则: 准确性 可行性 0 1 2 3 △ x0 △ x1 △ x2 △ x3 表 2 手拉纸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位置 0 1 2 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教学课件
相关推荐
1、反比例函数第二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问题 1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函数。 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导入新课回顾与思考问题 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 如果有,请直接写出函数关系式 (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次列车平均速度 v(单位 :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 t(单位 :h)的变化而变化 6 3(
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纸带的一段;若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小,可取多个间隔(可 5)为一个计数间隔时间(间隔不再是 )(但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原则上能取六、七个计数点为宜;给选取的点加标记。 问题五:如何计算出所取点的速度。 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来代替(用计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来代替),如何代替。 (选择包括该点在内的一段位移(该点最好处在中间时刻位置) Δ x
v1 t2 t1 v/ms1 0 t/s Vt图 解:以质点初速度 v0方向为正方向 (1)前 5s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 V1 =v0+a1t1=0+5 1=5(m/s) (2)后2 s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 v2=v1=5m/s 末速度 vt=0 由 a2=(vtv2) / t2 得 a2 =(05 ) / 2 =(m/s2 ) 负号表示: 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解题技巧:
1、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认识凸透镜实验前温馨提示:、实验过程中,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应大致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光屏上承接的像最清晰时,记录物距 u、像距 材: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手电筒步骤:1、利用手电筒的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2、将蜡烛放在 2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找出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情况,记下物距与像距;3、改变蜡烛的位置,分别位于 于 复第二步操作。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 思维点拨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是否相等 ? 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 ,汽车每 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 9m、 7m、 5m、 3m、 1m (1)求汽车前 1s、 前 2s、 前 3s、 前 4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一个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大些还是略小些。 (2)汽车运动的最后
乘船 路程: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 实际 走过的 路径长度。 二 ` 路程和位移 ( 1)定义:质点的位置的变化叫做位移。 用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 段表示。 ① 线段的长度(大小) ② 初位置 → 末位置(方向) ( 2)符号: △ x ,单位: m :质点在运动的过程中,实际走过 的路径长度。 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路程则决定于实际路径的长度。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练习 关于位移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