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1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单的逻辑联结词【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自学课本,理解概念,完成导学提纲;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习目标】1. 了解“或” “且” “非”逻辑联结词的含义;2. 掌握 的真假性的判断;,3. 正确理解 的意义,区别 与 的否命题;掌握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 与 点】了解“或” “且” “非”逻辑联结词的含义;【难点】掌握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 与 的真假的判断.,一、14 解决下列问题“且“的意义问题:下列三个命题有什么关系?(1) 12 能被 3 整除;(2)12 能被 4 整除;(3)12 能被 3 整除且能被 4 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起来就得到作“。高中数学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1
相关推荐
1、最新海量高中、项式定理A 项为含 n 等于( )开式的通项是 =(-1)kk0,1,2, n,因为当 k+1=4 时, ,所以 n= x+1)5x+1)4+10(2x+1)3x+1)2+5(2x+1)结果是( )A.(2x+2)5 .(2 式 =(2x+1)=(2x)5=x 的负整数指数幂的项数是( )开式的通项是 =,由 0 r10,且为负整数,得 r=4,6,8,10,即有 4 项含 x
体所受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吗。 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G= 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 1kg的物体相距 1m时的相互作用力,由英国科学家 用 装置首先测定出来,因此他也被称之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读题悟法思维激 活 ] 题型一: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例 1 对于质量为 21 mm和 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2 21rmmGF ,
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量子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概念。 【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教师讲授法结合。 【 教学建议 】 1.本节从世纪之交经典物理 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紫外灾难”,引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物理问题的研究往往是从模型的建立和假说入手。 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出了“能量转化效率”),它是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跟输入能量的 比值 有用的能量 能量的转化效率= —————— 输入的能量 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1.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1)逐渐降低的秋千 (2)手融化冰块 提出问题 (1)秋千慢慢降低说明什么。 (2)冰能自动融化吗。 这说明什么。 (3)秋千降低后能自动恢复原状吗。 (4)要实现以上现象应该如何办。 分析可知
的公式: W = Fscosα(适用条件是 F 必须是恒力) 用小黑板或多媒体投影出示下列表格 α的取值 cosα W 力对物体做功情况 α = 0 0 α π 2 α = π 2 π 2 α π α = π 让学生阅读课本 P5 后,由 小组讨论得到结果,填入表格中。 α的取值 cosα W 力对物体做功情况 α = 0 1 W = Fs 力对物体做正功 0 α π 2 大于 0 W =
doing? Does he like the class? Why? 在讲解图 2 时,教师需要通过其他词,如 boring,或 其他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图 2中 interesting 的含义。 还可以与学生聊聊 是什么,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问一问学生: Do you know what “” is? Do you know how to use it? Do you often use i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