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选修冯谖客孟尝君教学参考内容摘要:
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纤介,介同芥,纤丝与草籽,比喻级微小。 参考资料: 说 \39。 书契 \39。 林澐 关于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古书有不同的说法。 先秦时代的《易系辞传下》中说: \39。 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 \39。 《系辞传下》中又说, \39。 作结绳\39。 和 \39。 作八卦 \39。 都是庖牺氏的事。 虽然 \39。 后世圣人 \39。 究竟是谁没有说,总之是庖牺氏以后的事了。 后来假托孔安国作的《尚书序》中说: \39。 古者伏牺氏之王 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39。 把结绳说成是伏牺氏以前的事。 但仍然认为:书契的发明晚于结绳,而且是代替结绳之用的。 \39。 书契 \39。 一词,今天的《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都列出两种解释,以《辞源》为例,一是 \39。 犹言文字 \39。 ;二是 \39。 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 \39。 而且,从这些辞书所举的书证来看,都认为《易系辞传下》和《尚书序》中的 \39。 书契 \39。 是指文字而言,而《周礼》中提到的 \39。 书契\39。 是指契约之类的凭证而言。 其实,这些辞书中列出的两种解释,都不是 \39。 书契 \39。 一词的本义。 在纸发明以前,用简牍为主要书写载体的时代, \39。 书契 \39。 本来是人们生活中习见的一种事物。 它一般是一式两份,一方面在两件简牍上都写上字,另一方面把两者并在一起,同时在一侧刻上一定数量的齿,然后由当事双方各执其一,作为便于验对的凭证。 用文字记录有关事项,刻齿就起到今天盖骑缝章的作用。 今天在居延、敦煌等地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可以见到很多这种又写了字又刻有齿的 \39。 书契 \39。 有的是涉及粮、钱、物出入往来的凭据,有的是出入关卡的通行证,有的是执行边防任务的证件,不一而足。 据日本学者米刃山明的研究,刻齿不但起验对的作 用,不同齿形和齿数还起着记录有关数值的作用。 〔 1〕 《周礼》中提到的 \39。 书契 \39。 正是指的这种东西。 例如《周礼质人》 \39。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 凡卖儥(买)者质剂焉。 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掌稽市之书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 犯禁者举而罚之。 凡治质剂者,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 期内听,期外不听。 \39。 东汉学者郑玄注释这段文字时说: \39。 质剂者,为之券藏之也,大市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39。 \39。 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 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39。 可见郑玄还了解这种在市场上做买卖时曾经广泛使用的券契,它既是交易的凭证,又是发生纠纷打官司的依据。 \39。 书两札(札也就是简),刻其侧 \39。 扼要而准确地表现了券契的特征。 《周礼小宰》中也提到 \39。 书契 \39。 , \39。 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 ......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卖买。 以质剂 ......\39。 郑玄注文中引郑众的说法: \39。 书券,符书也 \39。 也是对的。 关于汉代的符券可以举一个例子。 在敦煌酥油土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一件木质的符券,长 厘米,宽 厘米,正面写着 \39。 平望青堆燧警候符左券齿百 \39。 ,下端有一穿孔 ,穿着一条黄绢绳,以便佩带。 这件警候符的上端右侧有一个刻齿,齿的缺口中有一个左半的 \39。 百 \39。 字。 〔 2〕看来,在验证持符者的身份时,不但要把这件 \39。 左券 \39。 和右券的刻齿对上,还要使缺口中的百字的两半密合。 这比单靠刻齿对合更加郑重其事。 因为竹木易朽,汉代以前的书契现在还没有发现过。 但战国文献中常提到 \39。 左契 \39。 、 \39。 右契 \39。 如《老子》中有 \39。 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於人。 \39。 《礼记曲礼》中有 \39。 献粟者执右契 \39。 ,《战国策韩策》中有 \39。 操左契,而为公责德於秦、魏之主 \39。 ,等等。 还有的文献中提到券契 的齿, 例如《管子轻重甲》 \39。 与之定其券契之齿,釜区之数。 \39。 《列子说符》 \39。 宋人有游於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 \39。 《说符》的记载明显反映了刻齿兼有记数值的作用。 由此可见,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成书的《易系辞传》中使用的 \39。 书契 \39。 一词,理应是指这种既写字又刻齿的券契。 汉代以后。 简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唐代的陆德明对这种刻齿的券契已经不甚了了,他在《经典释文》中解释《尚书序》 \39。 书契 \39。 一词时说: \39。 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曰书契也。 一云:以书契约其事也。 郑玄云:以 书书木边言其事,刻其木,谓之书契也。 \39。 他不知道书契上的文字本来是写在简牍的正面的,而契才。北京版选修冯谖客孟尝君教学参考
相关推荐
钟鼓楼 》 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 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关作品: 《 刘心武 》《 栖凤楼 》《 钟鼓楼 》 《 开发公大陆 》 《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 人生非梦总难醒 》《 在里转悠 》 《 风过耳 》《 刘心武 杂文自选集 》 《 刘心武论 》 《 胡同串子 》 《 刘心武怪诞小说自选集 》 《 过隧道的心 情 》《 我是刘心武
书 “初”“初”是“刚刚” 的意思,紧扣住“女儿” 飞扬的个性,呼应“生命是 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有的,就是美的。 ” 明确: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的女儿“典型性不够”,不是“理想中的女儿。 而今天写她是因为女儿长大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变了 ,还可以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后文“我”对女 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师 小结: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帝像 ) 学生回答: (略 ) 教师:同学们再看这两幅图。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反映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方面交融情况的墓室砖画 )上面这幅图是两名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下面这幅图是两名汉族贵族正在吃烧烤食品。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烧烤 也是少数民族的吃法,而魏晋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略 ) 教师:少数民族不但在饮食上对汉族人民产生了影响
虚构格里高 尔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请问《变形记》用的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 探究学习:《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 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3)这是他心灵的写照。 师:很好。 编造如此优美的景色,并把它描绘的是这般生动有趣,正是他 内心的写照。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我们往往渴望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就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这两类人而言,人们往往推崇后一种人。 那么,我们来看另一位病人是如何回报他的。 《诗经》中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 有句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 五
酿酒 酿酒不喝酒 执着 虔诚 热情 慷慨 开会 苦中取乐 机智 幽默 和谐 融洽 品酒 热情 好客 豪爽 欢快 乐观 包容 四、主题探 讨 怎样理解“葡萄的精灵”。 穆敏老爹用心酿的饱含着“夏的阳光,秋的沉郁,冬的山雪和春的苏醒” 有“那伊犁河 谷的葱郁与辽阔”,有“往日的充满柔情的灵魂”的葡萄酒就是葡萄的精灵; 穆敏老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善良纯朴、虔诚慷慨、真诚宽容、热情好客的性格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