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安徽省中考语文专题8文言文阅读内容摘要:

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解析】环:环绕 ,围绕,这应是一个得分点,句意也是一分吧。 清、苍、短、瘦用组词法去组词,同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区别,瘦要注意翻译。 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 12.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解析】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将此句翻译一遍就可以了。 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 1 3. (1)大林穷远; (2)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解析】此题不难,失分的原因就是有的考生只写了一点, 此次中考文言文总体不难,去做一下延伸习题吧,这是一期杂志上的,我把它挑出来,供同学们参考。 类题 集训 . . [参考译文 ]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等好友一道,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上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 寺的周围溪水清澈,岩石苍黑,青松矮短,翠竹修长。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 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 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 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人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 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 [赏析 ] 这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在被贬为江西江州司马后,同好友元集虚等十余人一起游览江西庐山大林寺时所写的一篇记游散文,几乎马他写 琵琶行》同时。 作品以游踪为线索,重点描绘了大林寺独特的景致:粗笔勾勒“清流苍石,短松瘦竹”,细笔刻画“山桃始华,涧草犹短”;用“山高地深,时节绝晚”写出其总体特征;用“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突出其地域特色。 接下来的一首七绝,作者以奇妙之笔抒写情致,把诗人游赏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你看,在平地桃花已凋落的季节,山寺的桃花却开得异常繁盛。 看到花落,我常常怨恨春天归去没处寻找,谁知它竟然转到这人林寺中来了。 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感叹:如此胜境,又临近人路,竟然人迹罕至,可见世人是多么热衷于追名逐利而无暇欣赏美景啊。 读到此处,人们才知本文旨意。 类题 集训 [2020•吉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 ①。 其地杂番 ② ,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 ③ 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 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 ⑤ 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 ”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 《 明史 》 卷二百九) 【注释】: ① 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 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 鬻【 y249。 】:卖。 ④ 仰:依赖、依靠。 ⑤ 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1)心好之( )(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答案】 14.( 1)爱好、喜欢( 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类题 集训 . . [2020•张家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 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 ② 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 ③ 病笃 ④ ,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 ⑥ 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 ⑦。 (选自 《 东轩笔录 》 ) 【注释】 ① 悴:困苦。 ② 睢( 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 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 病笃:病重。 ⑤ 通“纳”,放入。 ⑥ 俾( b236。 ):使。 ⑦ 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 1)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会术者病笃 ( 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答案】 9.( 1)厌恶( 2)如果,假使,假如( 3)适逢,正赶上( 4)长大成人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 1分)。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类题 集训 . . . . [参考译文 ]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类题 集训 [2020•广东 ]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走,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 清朝艺苑 》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小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答案】 9. C 10.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 /考其区域。 11.( 1)勤奋好学;( 2)注重实地考察;( 3)助学严谨;( 4)学习专注。 (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类题 集训 . . . .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711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东坡亦为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 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邵民瞻:人名。 ② 东坡:苏轼的号。 ③ 五百缗:五百贯钱。 ④ 倾囊:尽出其所有。 偿:偿还。 ⑥ 卜:选择。 ⑦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⑧ 得日:过了几天。 徙倚:走过去斜带着。 ⑩ 何其:多么。 老妪老妇。 自若:依然如故。 不肖:不成材。 诸:相当于“之于”。 决别:分别。 宁:难道。 徐:慢慢地。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券:契据。 翌日:次日。 索:求取。 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4分) (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_ ___ (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____ (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_ _______ ( 4)竟不索其直 竟: _ 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 《 记承天寺夜游 》 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答案】 7.( 1)听到(听见) ( 2)悲伤(忧伤)的样子 ( 3)立即(马上) ( 4)竟然 8.吾今日迁徙来此 ∕ 百年旧居 ∕ 一旦诀别 ∕ 宁不痛心 ∕ 此吾所以泣也。 9.( 1)东坡询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 ( 2)就是苏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住宅 10.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妪住宅。 11.示例 1.苏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 2.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 3.夜与怀民步月。 模拟 荟萃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题 3分,共 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 !” 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 ① 睨:眼睛斜着看。 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