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word复习学案内容摘要:
成中子星 (电子被迫同原子核中的质子相结合形成中子 ), 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 (1)若已知某中子星的密度为 1017 kg/m3, 该中子星的卫星绕它做圆轨道运动 , 试求该中子星的卫星运行的最小周期. (2)中子星也在绕自转轴自转 , 若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为 191 rad/s, 若想使该中子星不致因 自转而被瓦解 , 则其密度至少为多大 (假设中子星是通过中子间的万有引力结合成球状星体. 引力常量 G= 10- 11N m2/kg2)? 解析: 设中子星质量为 M, 半径为 R, 密度为 ρ , 自转角速度为 ω. (1)假设有一颗质量为 m的卫星绕中子星运行 , 运行半径为 r, 则有 F 引 = F 向 , 即 GMmr2 = m4π2T2 r, 所以 T= 2π r3GM, 要使 T最小 , 即要求 r= R, 所以 M= 4π2R3GT2 , ρ = M4π3 R3= 3πGT2, 所以 T= 3πρ G, 代入数据得 T= 10 - 3 s. (2)在中子星表面取一质量微小的部分 m, 故中子星剩余部分的质量仍认为是 M, 要使中子星不被瓦解 , 即要求 M与 m间万有引力不小于 m绕自转轴自转的向心力 , 则 GMmR2 ≥ mω 2R, 又因 ρ = M4π3 R3, 所以 ρ≥ 3ω24π G≈ 1014 kg/m3. 答案: (1)10 - 3 s (2)10 14 kg/m3 专题二 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问题是物理知识在高科技中的综合应用 , 题中经常涉及新的科技信息 , 解决此类问题除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外 , 还要注意新的科技动态 , 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 才能顺利解答. 1. 对 “ 人造卫星几个速度 ” 的理解. (1)发射速度:是指卫星直接从地面发射后离开地面 时的速度,相当于在地面上用一门威力强大的大炮将卫星轰出炮口时的速度,发射卫星离开炮口后,不再有动力加速度. (2)轨道速度 (运行速度 ):人造卫星在高空沿着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行.若沿圆轨道运行 , 此时 F 向 = F 引 , 即 mv2r= GMmr2 , 所以 v= GMr . 式中 M为地球质量 , r为卫星与地心之间的距离 , v就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率. 此式适用于所有在绕地球圆轨道上运行的行星 , 由于 v∝ 1r, 所以 v随着 r的增大而减小 , 即卫星离地球越远 , 其轨道速率就越小. 当 r= R 地 时 , v= v1, 即第一宇宙速度是轨道速度的特例;当 rR时 , vv1, 因此轨道速度总小于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换句话说 ,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是 km/s. 思考:既然卫星离地越远 , 速率越小 , 为什么发射高空卫星反而不易。 简答: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卫星将在高空沿圆轨道或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面越远 , 卫星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因而发射卫星所需的能量就越多. 因此发射高轨道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难度是很大的.实际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 , 并不是一下子就把卫星轰出地球的 , 而是利用多级火箭 , 使卫星逐步加速 , 当卫星到达预定的轨道时 , 速度也正好达到该处的轨道速度. 2. 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1)由 GMmr2= mv2r得 v=GMr, 即 v∝1r, 轨道半径越大 , 运行速度越小.。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word复习学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