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三上谈中国诗内容摘要:
作 ,在 比喻方法论 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 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钱先生 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 博喻、曲喻、一喻多义 等手法, 别开生面,自成一家。 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本文中他采用了如下手法: ① 比喻的谜底 ② 博喻 ③ 曲喻 ④ 一喻多意 ⑤ 分喻 ⑥ 反喻 ① 比喻的谜底 钱先生说过: ‚ 比喻体现了 相反相成 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 相同之处 ,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 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 新颖。 ‛ 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 在这里钱先生不仅 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 ,而且给我们亮出了 创造佳譬妙喻 的 ‚ 谜底 ‛ 有理可依,有法可循。 对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 ‚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 和宋诗 ‚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 ‛ 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 ‚ 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 ‛。 ② 博喻 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 什么是博喻的呢 ?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 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 ‘ 博喻 ’ 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 ‛ ,就是 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 ‘ 车轮战法 ’ ,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 ‛。 如苏东坡在《 百步洪 》 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 ‚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 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 ‚ 喷薄欲出的朝日 ‛ 、 ‚ 看得见桅杆的航船 ‛ 、 ‚ 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 ‛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这些描写用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 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 ③ 曲喻 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 创造新奇比喻 的妙法。 所谓曲喻,即 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 ‛ 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 如李贺 《 天上谣 》 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 再如李商隐 《 天涯 》 中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 莺啼好像人啼哭一样,因而有了眼泪,联络到了沾湿最高花。 曲喻的特点是新奇而耐人寻味,意境丰富。 ④ 一喻多意 这是钱钟书在 《 管锥编 •太平广记卷四八八 》 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 《 文章例话 》 中加以进一步阐发总结而来的一种比喻方法。 ‚ 一喻多意 ‛ 有两层意思: (一 )一个比喻 在不同的语境中 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 ; (二 )或在特定的语境中 同时兼具多义。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 喻之二柄与多边 ‛ 的具体运用。 我们只举例解释后者,如卢仝 《 自君之出矣 》 : ‚ 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语文版高三上谈中国诗
相关推荐
俄罗斯散文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蒲宁的文学语言作了鞭辟入里的评价。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在俄罗斯语言的领域内,蒲宁是一位无出其右的巨匠。 ” 蒲宁之作之所以扣人心弦主要是他的非比寻常的文学语言的造诣。 他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为其作品找到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感。 他曾多次引用福楼拜的话说:“应当使散文具有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又仍然是散文。 ” 他以画家的锐目观察世界
12361( 3 ) ,20CCPXC 1213363( 4 ) ,20CCPXC 1214363( 5 ) ,10CCPXC 1215361( 6 ) .2CCPXC 所以随机变量 X的分布列为 21103203201P6 5 4 3 X精讲点拨 当堂训练 本节小结 课后训练 预习检测 (独立完成) 一篮子中装 有 6 个同样大小的小球, 编号为 6,现随机任取
under guarantee. I’m very disappointed at its quality. Staff: I’m so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we have caused you. Would you please show me your receipt so that I can take down some details? Tim:
力发电的知识 (一)课前准备 (二)教学过程 进入职业情景:由日本核泄漏、世博园德国馆的一张照片引入学生的专业特点 第一环节:我来说 (二)教学过程 进入职业情景:由日本核泄露、世博园德国馆的两张照片引入学生的专业特点 四名学生口头表述与风电相关知识 导入课文学习 第一环节:我来说 第二环节: 我来学 步骤 完成任务一了解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完成本课学习重点。 步骤
2、和辩论,让学生充分展示出他们对这一专题有所了解,并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对这一专题还需要进一步的阅读才能更好得表达出他们的看法。 这就为后面的阅读作了充分的铺垫。 to be on as an in on a to in to on 一段有关增高术的听力引入主题,主要是考虑到这一切入点与实际生活较为贴近,比较容易让学生有话说
尤丽娅。 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这些抒情诗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品味诗歌 意象的概念: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意的具体形象。 这首诗歌选择了哪些意象。 分为哪两类,分别代表什么。 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