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药化工中间体研制开发中心安全操作规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冷却水阀门,再开电动机。 无冷却水或停水时,应停止运行,高压电动机启动前应与配电室联系并遵守有关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非机房操作人员不得 人机房,因为工作需要,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11 、 工作完毕将储气罐内余气放出,冬季应放掉冷却水,以防冻坏。 12 、 空压机进气口、排气口、操作间、机房内噪声不允许超过 85dB(A)。 13 、 日常工作结束后,要切断电源,放掉储气罐中的压缩空气,打开储气罐下边的排污阀,放掉汽凝水和污油。 鼓风机 安全操作规程 1 运转前,将各进口调节阀关闭,检查设备各部分螺栓是否紧固,电机及启动开关接线是否良好。 2 运转前,用手空转联轴器一次,先合电源,待电机启动后再开风闸,并 检查轴承,开电机温度不得超过 65℃。 3 运转完毕,切断电源,关闭风闸,检查电机及风机零件是否松动和脱落。 4 对于容积式鼓风机防噪声装置必须齐全有效,否则不准开车。 冷冻机 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室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晶,并严禁烟火。 2 冷冻系统所有阀门、仪表、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并定期校正,保证经常处于灵敏准确状态,水、油、氨管道必须畅通,不得有漏氨、漏水、漏油现象。 3 机器在运转中,操作者应经常观察各压力表、温度表、氨液面、冷却水情况,并听机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4 机器运转中,不 准擦拭、抚摸运转部位和调整紧固承受压力的零件。 5 机器运转过程中,发现严重缺水或其他特别情况时,应采取紧急停车,立即按下停止按钮,迅速将高压阀门关闭,然后关上呼吸阀、节流阀、搅拌器开关, 15min后停止冷却水。 6 充氨操作时,必须遵守以下事项。 a.将氨瓶放置在专用倾斜架上,氨瓶嘴与充氨管接头连接时,必须垫好密封垫,检查有无漏氨现象,打开或关闭氨瓶阀门时,必须先打开或关闭输氨总 阀,操作人员应站在适当的位置。 b.充氨量应不超过充氨容积的 80%。 水泵 安全操作规程 1 新工人未经技术、 安全培训 考试合格,不许独立操作。 2 设备启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如安全附件、电气设备、润滑油供油情况及周围环境等 )。 3 设备运行中,操作人员应仔细倾听设备声音,观察压力表、电流表、电压表和指示灯等是否正常,不准超压运行。 4 设备运行中,不得进行危及安全的任何修理。 5 临时停电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并应关闭总电源等候送电。 6 严禁站在有水或潮湿的地方推电闸。 电闸应明显标志出开关方向。 7 压力表每半年或一年检查校 验一次,停车时压力表应指向零位,如发现不正常情况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8 无水时不得关闭阀门开泵,叶轮不得反向转动。 9 水泵房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如有油类等物质时,应及时清除。 10 严寒季节停泵时应将积水排除。 11 操作人员上下梯子应遵守登高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油泵 安全操作规程 1 油泵站区严禁烟火,不得带人火种,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并须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油罐区要有明显的 “严禁烟火 ”的警示牌。 2 在供油时,必须随时观察油压表,把油压稳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供油管道及阀门要有明显的标记并涂以 醒目标志。 3 操作工在操作时,不准睡觉,要经常检查室内外的供油、防火情况,有异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 4 修理油管、阀门必须动用气、电焊时,必须将油管和回油管用蒸汽吹扫干净,关闭总阀门及与罐体相连接有关管道的送油和回油阀门。 在管道与油罐接口处打上盲板。 施工时要事先办理动火证,派人监督,确保安全。 5 各部电线、电气开关必须经常检查,防止短路、混线等事故的发生。 检查防爆设施是否完好。 6 油罐设置要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其他有关规定。 7 交接班时,须经双方对设备、仪表、控制阀逐项检验,有不正 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检修。 不准带病运行。 8 发现火情,必须切断油路,停止供油,并立即报告,同时要向外面来协助灭火的人员指明要害部位,共同进行扑救,扑救时不准用水。 9 卸油时流到油罐、油泵房附近地面的油类,必须及时清除或盖以原砂,不准盖新炉灰。 罐内油渣必须定期清除,并应时常检查下水情况,不准含有油质。 10 接触油罐的所有人员,不准穿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 油罐顶盖的腐蚀情况要定期检查,油罐金属部分及油管道每年需要刷一次油漆。 并应重视静电消除。 11 油罐内的存油要定期进行脱水工作,吸油用的齿轮不 得空转,发现有空转现象时应立即停车。 12 化工企业内不经允许不能用专用油泵输送其他易燃易爆、氧化性、毒害性化工产品,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一、氧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运输 ( 1) 运输前,要检查瓶嘴气阀安全胶圈是否齐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 等。 ( 2)装卸时,瓶嘴阀门朝同一方向,防止 互相撞,损坏和爆炸。 ( 3)不准装运其它可燃气体。 ( 4)在强烈阳光下运输时,要用帆布遮盖。 氧气瓶保管与存放 ( 1)库房周围不得放易燃物品。 ( 2)库内温度不得超过 30℃ ,距 离热源明火在 10 米以外。 ( 3)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计、接头与导管等,要涂标记。 氧气瓶使用规定 ( 1)安装减压阀前,先将瓶阀微开一二秒钟,并检验氧气质量,合乎要求方可使用。 ( 2)瓶中氧气不准用净,应留。 ( 3)检查瓶阀时,只准用肥皂水检验。 ( 4)氧气瓶不准改用充装其它气体使用。 二、乙炔气瓶安全技术操作规定 乙炔气瓶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 40℃。 乙炔瓶的漆色必须保持完好,不得任意涂改。 乙炔气瓶在使用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 回火防止器,工作前必须检查是否好用, 否则禁止使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使用压力不超过 输气流量不应超过 米 3/时瓶。 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入使用,对已卧入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接减压器 使用,否则危险。 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 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与明火的距离要大于 10 米(高空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 10℃ 以下温水解冻。 地点频繁移动时,应装 在专用小车上,乙炔瓶和氧气瓶应避免放在一起。 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与乙炔接触的铜合金器具含铜量须得高于 70%。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下表规定的余压。 乙炔瓶内余压与环境温度 关系: 1在用汽车、手推车运输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 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雨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碰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1装运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乙炔瓶向放置时,头部应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直立排放时,车箱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一。 1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暴晒,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1装运乙炔瓶的车辆禁止烟火。 1乙炔瓶在使用现场或班组小库内储量不得超过 5 瓶,可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厂房相邻建造,相邻的墙应是无门窗洞的防火墙,严禁任何管线穿过。 1乙炔瓶贮存时要保持直立,并有防倒措施,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品同向贮存,贮存间与明火和散放火地点距离不得小于 10 米,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1乙炔瓶严禁放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瓶库或贮存间有专人管理,要有消防器材,要 有醒目的防火标志。 离心机 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方法 1. 通电运行前,应先检查: a. 松开制动手柄,用手转动转鼓,看有无咬死或卡住现象。 制动手柄制动是否灵活。 b. 电动机部分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将三角带调整到适当的松紧度。 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 2. 检查以上正常,才可通电运行,方向应与指示的相同。 从上向下看是顺时针。 a. 将物料尽可能均匀放入转鼓内,不要超重。 b. 脱水结束,应先截断电源,再操纵制动手柄,缓慢制动,一般在 30 秒内。 (2)维护与保养 a. 每天检查离心机的个部位的紧固件是否松 动。 b. 离心机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不得随意增加装料限量,操作时注意方向应正确。 c. 不得随意增加离心机的转速,在使用 6 个月后,必须进行全面保修一次,对转固部位清洗,并加注润滑油。 精密过滤器 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程序 a 、不使用过滤介质层法 加液 —— 过滤 —— 残液处理 —— 滤饼干燥 —— 过滤器洗静 b 、过滤介质层过滤法 加液 —— 形成过滤介质层 —— 过滤 —— 残液处理 —— 滤饼干燥 —— 过滤器洗静 2 、注意事项 a、 尽可能避免在过滤介质层转换到过滤的间隔里和过滤中的压力变动。 b、 过滤器取出拆装时,务必 注意不要使过滤板变形和低板密封面的檫伤,以免产生泄露。 c、 过滤器的洗静需要细心谨慎,注意各部间异物的进入。 d、 装配过滤器时,应该均匀对称地旋紧螺栓,以防止滤纸和滤板之间的泄露。 3 、维护要点 a、 上盖密封圈应该根据泡胀或者磨损经常更换。 b、 应该在升降压力使用 1000 次作用时做全面检查放能使 用。 酸、碱作业 安全操作规程 凡从事酸、碱工作的操作、装卸、搬运、检修等人员 ,在工作时 ,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否则 ,禁止作业。 在夜间工作时 ,有酸、碱设备和容器的地方 ,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不得进行。 对酸、碱设备容器、管线检修时 ,要清除内部的残余物料 ,对其中和、清洗、吹扫至无伤害作用。 在检修时 ,要提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配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具。 对设备、容器、管道检修时 ,要特别注意腐蚀情况 ,并严防掉进盛放酸、碱的容器中 ,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存放酸、碱附近的地沟 ,必须设有牢靠的盖板 ,并保持经常盖好。 禁止带压拆酸、碱管线法兰和阀门。 禁止随地排放酸、碱 ,如需排放应经过酸碱中和处理。 酸和水调合时 ,禁止将水往酸里倒 ,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