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1单元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内容摘要:

【答案】 最后两句诗 , 诗人用风趣的语言 , 作了临别赠言。 意思是说:侍御 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 , 尽管您威严如霜 , 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 , 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4 . 诗题为 “ 送崔侍御 ” , 为何作者要花如此多的篇幅写景。 这与 “ 送崔侍御 ” 有什么关系。 【答案】 诗人极力描写 “ 热海炎气 ” 的特点 , 其目的是以阔大的热海来比喻衬托崔侍御的高风亮节 , 层层铺垫 , 卒章显志。 [ 名句 鉴赏 ]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鉴赏】 两句诗的十四 字中,用了蒸、烁、然、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塞下曲 [ 常识 速览 ] [ 识作者 ] 诗风豪放明快的边塞诗人 —— 李益 李益 (748 -约 827) , 字君虞 , 陇西姑臧 ( 今甘肃武威 ) 人。 大历四年 (769) 登进士第 , 两年后 , 登制科举 , 初任郑县尉 , 久不得升迁 , 建中四年 (783) 登书判拔萃科。 因仕途失意 , 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北游河朔 , 贞元十三年 (797) 任幽州节度 使刘济从事。 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 , 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 元和后入朝 , 历秘书少监 、 集贤殿学士 、 左散骑常侍等职。 宪宗时复用为秘书监 , 迁太子宾客 、 集贤学士 , 判院事 , 转右散骑常侍。 大和元年 (827) 任礼部尚书 , 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李益诗名在当时就极高 , 诗作多被画工入画或度为乐曲 , 流播一时。 有《李益集》传世 , 《全唐诗》编诗二卷。 [ 探背景 ] 李益的边塞诗 , 主要是抒发将士们久戍思归的哀怨情绪 , 情调偏于感伤 ,但也有一些慷慨激昂之作 , 《塞下曲》便是这方面较著名的一首。 诗以前代戍边名将作比 , 抒发了将士们的 豪情壮志。 [ 知文意 ] 这首诗借用东汉马援 、 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典故 , 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 、 视死如归 、 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 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 , 音节嘹亮 , 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 文本 精析 ] 1 .诗的前两句中 “ 惟愿 ”“ 何须 ”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案】 前两句诗中诗人引用马援 、 班超这两个典故 , 并用 “ 惟愿 ”“ 何须 ” 这两个词语表明自己对马援 、 班超言行的看法 , 即一褒一贬 , 进而表明自己甘愿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 . 后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决心。 【答案】 后二句的意思是:要全歼敌人 , 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 , 而且应该留驻边疆 , 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表明了灭敌及长期戍边的决心。 [ 名句 鉴赏 ]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鉴赏】 这两句诗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的豪情壮志。 “ 伏波 ” ,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 “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 ” ( 《后汉书 马援传》 ) “ 定远 ” ,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 “ 如自以寿终屯部 ,终无所恨。 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后汉书 班超传》 ) [ 素材 应用 ] 1 . 课内素材 世乱节高的高适 高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品性磊落,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属于心胸豁达、擅长纵横论辩的一类。 他是一个十分切 于实际,不慕虚名,精明能干,不妄自菲薄的人。 借助安史之乱的契机, “ 义而知变 ” ,扶摇直上,他有一句话: “ 时平位下,世乱节高。 ”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高适以天下安危为己任,以功名自许,一年之中,连迁数职,转眼之 间,就做到了淮南节度使。 自唐以来,诗人显达至节度使者,唯高适一人而已。 高适注重人生实际,务实尚节,善抓机遇,积极有为。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用于与 “ 抓住机遇 ”“ 性格与成就 ”“ 气节 ”“ 实干 ”“ 以天下为己任 ” 等相关的话题中。 2 . 热点素材 新疆作家梁文源:新边塞诗集《征途如画》出版 近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文源诗词新集《征途如画》问世。 梁文源用自己的热情与真挚描写出大美新疆的粗犷与细腻美,诗集封面的名称以及五个篇幅的字体都是梁文源亲自撰写,包括下面的配图也是梁文源自己创作。 新疆是一块神奇而又瑰丽的土地。 古往今来,这里高峻的群山、辽阔的草原、神秘的戈壁瀚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它独特、粗犷、雄奇、博大、浑厚的风采,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 诗人梁文源,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期,由西北大学投笔从戎,做了一名军人。 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的文化品质与军旅边塞情怀碰撞出火花。 作者从边关大漠、高原雪山、军营哨卡,从硝烟弥漫的演习场到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从远古的西域、汉唐雄风,到近代的西部英烈,等等,站在历史的高度,借物抒 怀,咏物言志,酣畅淋漓,生动传神。 【媒评文摘】 1. 这里的莽莽大漠,座座雄关,仿佛是一座走向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