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1内容摘要:
》 和 《 乐府古题 》 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但其诗的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 ”有 《 元氏长庆集 》 六十卷。 诗歌背景: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 ( 815)。 这一年王承宗、李师道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武元衡。 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镇势力以“越职言事”之罪名,贬为江州司马。 元稹听说后,写有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又 《 得乐天书 》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白居易有 《 梦微之 》 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动而写下的答诗。 诗歌赏析 :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 病 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参考译文: 两地迢迢,书信难寄。 赠诗梦我,心有所慰。 疾病缠身,神情恍惚。 梦中寻你,却皆他人。 除了身体疾患之外,更有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凄苦无比。 此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此诗写梦手法独到。 本来白居易的 《 梦微之 》 写梦就颇有特色,诗中不说自己对老友的思念,却从对方着墨,反过来问他何事忆及自己,致使自己梦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友。 这使得自己对老友的关心和牵挂更显真情;元稹这首诗一反常情,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的怀念之情。 鉴赏要点: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知人论世解诗人。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1
相关推荐
观的瀑布景象。 运用比喻手法写瀑布之壮观。 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 “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 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 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 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
牺牲的精神。 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 上片从凭栏的所见所感,将春景和春愁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 词眼鲜明突出。 词的末尾两句,非常警策,是此词的词眼。 不仅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 形象大于思维。 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延伸拓展: 蝶恋花 晏殊
4)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 知人论世 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贞元九年 ( 793)进士。 永贞元年( 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 ,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
【答案】 这里成群的蟋蟀或蚯蚓 , 结对的鲸鱼和海鸟的合奏 , 较之前文画眉等鸟儿婉转鸣唱的小调 , 显得更为气势磅礴、波澜壮阔。 令人不禁为大自然的雄浑天籁深深感染。 同时也使读者感喟作者的音乐造诣之深和对自然的感悟力之强。 三、阅读第 13 ~ 16 段 , 回答下面的问题。 5 . 第 15 段中 , 哪些语句是作者对动物 “ 音乐 ” 的产生过程做出的解释。 【答案】 作者对动物 “
【答案】 这一段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 , 揭示了小伙子不要票的原因 , 表明小伙子是一个忠于爱情、恪守承诺、坚贞 朴实的人。 二、阅读《等待散场》第 13 ~ 14 段 , 回答下面的问题。 3 . 从 “ 迷惘 ” 到 “ 眼里闪出异样的光 ” , 揭示了妙龄女郎内心怎样的心理变化。 【答案】 姑娘先是 “ 迷惘 ” , 到后来 “ 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 , 忽然咬紧嘴唇
“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情节:一波三折 ——曲折 结构:三个误会 两个巧合 构思巧妙 探讨: 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永恒的旋律 ” 的含义有两个: 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