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5力的分解1内容摘要:
(3)当 F2< Fsin θ时,无解 (如图丙 ) . (4)当 F2> F时,有唯一解 (如图丁 ) 两个解 一个解 无解 一个解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例 2 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 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1)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 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个分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176。 斜向下 (如图所示 ),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力的分解 解析 (1)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F1= 240 N F= 180 N F2 2221 3 0 0 NF F F= =θ 设 F2与 F的夹角为 θ, 1 4t a n =3FF 解得 θ= 53176。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例 2 按下列两种情况把一个竖直向下的 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1)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 240 N,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另一个分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0176。 斜向下 (如图所示 ),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如图所示 F= 180N 13t an 3 6 0 303 NFF = = 1802180==c o s 3 0 31 2 N203FF F1 F2 30176。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例 3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在河的两岸,沿河岸拉一条船前进,大人的拉力为 F1=400 N,方向与河中心线的夹角为 30176。 ,要使船向正东方向行驶,求小孩对船施加的最小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 合力向东 F2 力的最小值为: F2= F1sin 30176。 = 50 N 解析。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5力的分解1
相关推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根据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力的方向,按照 先重力 ,再接触力 (弹力、摩擦力 ), 后其他力 的顺序分析. 2.明确研究对象,分清物体与“外界” 就是要把进行受力分析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 隔离 出来,分清物体与“外界”.受力分析时,只考虑 外界对物体 的作用力,而不考虑物体对外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也不要错误地认为
重难突破 ] 1 . 力的分解的一 般思路为 (1) 对力进行分解时,按力的作用效果准确确定出两分力的方向是关键。 (2) 作出平行四边形后分力大小的计算常用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有关的几何知识。 2 . 常见的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实例 实例 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 F ,拉力 F 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 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 F1和竖直向上的力
(1)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作出 受力和运动示意图 . (3)求合力 F或加速度 a. (4)根据 F= ma列方程求解. 课堂讲义 2.解题方法 (1)矢量合成法 :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加速度的方向即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2)正交分解法 :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体的合外力. ① 建立坐标系时
边形定则作出力的示意图,然后由几何知识求解对角线的大小、方向,即为合力。 以下为计算法求合力的两种常见情况: ① 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如图甲所示:由几何知识,合力大小 F = F21+ F22,方向 t an θ =F2F1。 ② 夹角为 θ ,大小相 等的两个力的合成,如图乙所示:由几何知识,作出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其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则合力大小 F = 2 F1c osθ2,方向与
摩擦力 B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 .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 D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擦力作用 [ 解析 ] 相互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是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产生摩擦力, A 错误。 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运动, B 错误。 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与面、点与点接触 —— 方向: 垂直公共接触面 ,如图 弹力 2.轻绳 —— 方向 : 沿绳收缩方向 如图 F 3.轻杆 —— 方向 :可沿杆也可不沿杆 ,如图 不沿杆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4.弹簧 —— 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如图 弹力 二 、 几种弹力及方向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注意: 、 支持力 的方向都 垂直于接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