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运动的描述内容摘要:

带来系统误差。 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 Δ x 来求平均速度。 2 .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 x 带来误差。 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 O 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 .作 v - t 图象不用坐标纸、尺子,坐标单位选定的不合理,作图粗糙带来误差。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 带,应无明显的阻滞现象。 2 .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 .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5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6 .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7 .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 ( 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 到起始测量点 O 之间的距离 )。 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 .计数点间的时间 Δ t 搞错。 计数点间涉及到 n 个打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 = ( n - 1) 0 . 0 2 s ,而非 Δ t = n 0 . 0 2 s。 [ 典题探究 ] 例 1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 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所示,则纸带在 A 、 C 间的平均速度为 _ _ _ _ _ _ _ _ m / s ,在 A 、 D 间的平均速度为 _ _ _ _ _ _ _ _ m / s ,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_ _ _ _ _ _ _ _ m / s。 A 、 C 间与 A 、 D 间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提示: 1 . 4 0 c m , 2 . 5 0 c m。 [ 规范解答 ] A 、 C 间的位移为 Δ x1= 1 . 4 0 cm , A 、 C 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1= 0 . 0 4 s ,所以 A 、 C 间的平均速度为 v1=Δ x1Δ t1=1 . 4 0 10- 20 . 0 4 m / s = 0 . 3 5 m / s。 A 、 D 间的位移为 Δ x2= 2 . 5 0 cm , A 、 D 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2= 0 . 0 6 s ,所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