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运动的描述内容摘要:
带来系统误差。 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 Δ x 来求平均速度。 2 .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 x 带来误差。 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 O 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 .作 v - t 图象不用坐标纸、尺子,坐标单位选定的不合理,作图粗糙带来误差。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 带,应无明显的阻滞现象。 2 .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 .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5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6 .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7 .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 ( 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 到起始测量点 O 之间的距离 )。 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 .计数点间的时间 Δ t 搞错。 计数点间涉及到 n 个打印点,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 = ( n - 1) 0 . 0 2 s ,而非 Δ t = n 0 . 0 2 s。 [ 典题探究 ] 例 1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 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进行测量,如图所示,则纸带在 A 、 C 间的平均速度为 _ _ _ _ _ _ _ _ m / s ,在 A 、 D 间的平均速度为 _ _ _ _ _ _ _ _ m / s ,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_ _ _ _ _ _ _ _ m / s。 A 、 C 间与 A 、 D 间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提示: 1 . 4 0 c m , 2 . 5 0 c m。 [ 规范解答 ] A 、 C 间的位移为 Δ x1= 1 . 4 0 cm , A 、 C 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1= 0 . 0 4 s ,所以 A 、 C 间的平均速度为 v1=Δ x1Δ t1=1 . 4 0 10- 20 . 0 4 m / s = 0 . 3 5 m / s。 A 、 D 间的位移为 Δ x2= 2 . 5 0 cm , A 、 D 间的时间间隔为 Δ t2= 0 . 0 6 s ,所以。20xx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4运动的描述
相关推荐
增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 解析 ] 速度是否增大取决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与加速度的 大小无必然联系,选项 A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选项 B 正确, C 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速度的变化可以是方向变化,也可以是大小变化,还可以是大小和方向都变化,选项 D 错误。
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 D.取下纸带; E.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2、出的 问题。 二、课堂 导学:届课我们共同回顾并整理本章学习的内容。 主学习1)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应满足几个条件。 2)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解法。 各种解法在什么情况下最适用。 体会降 次在解一元二 次方程中的作用。 3) 如何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5)如何寻找等量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用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解决哪
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 正确的做法是 一次测量完毕 (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 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 O之间的距离 ). 课堂讲义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三、注意事项 5.区别计时点和计数点: 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 打出来 的点; 计数点是从计时点中 选出来 的具有代表性的点
一定大;平均速度为零的物体,其瞬时速度也可能很大。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在其他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其瞬时速度。 【变式训练】 [2 0 1 5 辽宁五校高一检测 ] 下列情况中的速 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 A .刘翔在 1 1 0 米跨栏比赛中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 9 . 5 m / s B .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 1 . 2 m
保持不变。 典型例题 例 1( 多选 ) 如图所示 , 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 自由下落的物体 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物体 A的机械能守恒 , 物体 B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 , 物体 B机械能守恒 , 不计任何阻力时 , A加速下落 , B加速上升过程中 , A、 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 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