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内容摘要:
+)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D 项,升温, KW增大,c (H+) 增大, pH 减小。 【 答案 】 B 【 点评 】 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 但 c(H+ )或 c(OH- )不一定减小。 如向水中加碱 , c(OH- )增大 , 平衡左移 , 但据勒夏持列原理知 , c(OH- )要比原来大。 1. 25 ℃ 时 , KW= 10- 14,100 ℃ 时 , KW= 10-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B. 100 ℃ 时 , 水的电离程度较大 C. KW和温度无直接关系 D. 25 ℃ 时纯水的 c(H+ )比 100 ℃ 时的 c(H+ )小 ● 变式训练 解析: 由题意可知 , 温度升高 , KW增大 , 即 c(H+ )c(OH- ) 增大。 说明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 水的电离程度较大 , 因此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 与温度有关。 答案: C 1.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 pH的知识 , 现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溶液的 pH与酸碱性有什么关系。 溶液 25℃ 时 , 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 教材点拨 溶液呈酸性 、 碱性还是中性 , 应看 c(H+ )和 c(OH- )的相对大小 ,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在 25℃ 时的溶液中: c(H+ )1 10- 7molL- 1 溶液呈酸性 c(H+ )= 1 10- 7molL- 1 溶液呈中性 c(H+ )1 10- 7molL- 1 溶液呈碱性 常温下 , c(H+ )10- 7molL- 1时 , 溶液呈酸性 , 且 c(H+ )越大 , 酸性越强; c(OH- )越大 , 碱性越强。 (2)在 25℃ 时的溶液中: pH7 溶液呈酸性 pH= 7 溶液呈中性 pH7 溶液呈碱性 (3)在任意温度下的溶液中: c(H+ )c(OH- ) 溶液呈酸性且 c(H+ )越大 , 酸性越强 c(H+ )= c(OH- ) 溶液呈中性 c(H+ )c(OH- ) 溶液呈碱性且 c(OH- )越大 , 碱性越强 提示: ① 用 pH判断溶液酸碱性时 , 要注意条件 , 即温度。 不能简单地认为 pH等于 7的溶液一定为中性 , 如 100℃时 , pH= 6为中性 , pH6才显酸性 , pH6显碱性 , 所以使用pH时需注明温度 , 若未注明温度 , 一般认为是常温 , 就以 pH= 7为中性。 ② pH=- lgc(H+ ), 由定义式可知 , pH的大小由溶液中的c(H+ )大小来决定。 pH的取值范围为 0~ 14, 适用于 c(H+ )和c(OH- )都较小的溶液 1 molL- 1。 ③ 用 pH试纸测出的 pH一般为整数值 , pH计更精确。 ④ 酸性越强 , 溶液中 c(H+ )越大 , pH越小。 同理 , 碱性越强 , 溶液中 c(OH- )越大 , pH越大。 2.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强弱的关系 (1)区别。 ①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中 c(H+ )、 c(OH- )的相对大小;而酸和碱的酸碱性是指其潜在的电离出 H+ 或 OH- 的能力。 ② 酸 、 碱的强弱是以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来区分的。 强酸 、强碱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 弱酸 、 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2)联系。 ① 强酸溶液的酸性不一定比弱酸溶液的酸性强。 ② 酸性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 ③ 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浓度大 , 中和能力强。 例如: c(H+ )= molL- 1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溶液 , 体积均为 1 L时 , 醋酸溶液中和能力更强。 (4)中和能力相同的酸 , 其提供 H+ 的能力相同。 例如: 1 L molL- 1的 CH3COOH和 1 L molL- 1的盐酸 , 均可提供 mol的 H+。 3. pH的测定方法 (1)利用酸碱指示剂测定。 这种方法只能测出某一范围的pH, 而不能得出具体的数值。 下表列出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 的变色范围 酸的颜色 碱的颜色 甲基橙。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
相关推荐
红色,终点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提示: (1)指示剂选用: ① 变色要灵敏 , 变色范围要小 , 且变色范围尽量与所生成盐的溶液酸碱性一致。 因此中和滴定一般选用酚酞和甲基橙 , 而不用石蕊试液。 ② 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 , 但用酚酞也可以。 ③ 用酸滴定 Na2CO3溶液 , 酚酞作指示剂 , 终点产物为NaHCO3和 NaCl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产物为 NaCl、 H2O
提示: 判断溶液中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 水解互相促进程度大,使水解趋于完全的离子组不能大量共存。 如 Al3 +与 CO2 -3 、 HCO-3 、 S2 -、 HS-、 ClO-、 A lO-2 或Fe3 +与 CO2 -3 、 HCO-3 等。 (2) 水解互相促进程度较小的离子组仍能大量共存。 如 NH+4与 CH 3 COO-、 CO2 -3 、 HCO-3
导电物质 , 则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原电池 的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燃料电池燃料为负极,氧化剂为正极。 (1) KOH 作电解质,则负极通入的是 H2,因为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所以氢气失去电子变成 H+后将与 OH-结合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 2H2+ 4 OH-- 4e-== =4H2O。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 电离程度逐步减弱。 如 H2CO3的电离常数: K1= 10- 7, K2= 10- 11。 提示: ①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的判断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类似 , 包括电离这一可逆过程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各种组分 (分子 、 离子 )的浓度 , 物质的量等保持不变。 ② 电离平衡的理解图示: 3.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影响因素 电离程度 (α) 原因 内因
氢氧化钡溶液的 体积 /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 pH ① 8 ② c ③ d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8 B. b= 4 C. c= 9 D. d= 6 【 解析 】 本题考查了 pH的综合计算和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a(OH)2溶液的 pH= 8, 即 a= 8, 再根据 a+ b=12, 则 b= 4, c(OH-
向的关系 ①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放热: 4Fe(O H)2(s ) + O2(g) + 2H2O(l) == =4Fe(O H)3(s) Δ H =- k J m ol- 1。 ② 有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例如: NH4HCO3(s) + CH3COOH (aq) == =CO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