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章末专题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氢氧化钡溶液的 体积 /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 pH ① 8 ② c ③ d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8 B. b= 4 C. c= 9 D. d= 6 【 解析 】 本题考查了 pH的综合计算和从表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Ba(OH)2溶液的 pH= 8, 即 a= 8, 再根据 a+ b=12, 则 b= 4, c(OH- )= 10- 4 mol/L。 Ba(OH)2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与盐酸的浓度相等 , 当加入 mL盐酸时恰好中和 , 该温度下 KW= 10- 12, 当恰好完全中和时 , 溶液的 pH=6, 即 d= 6;当加入 mL盐酸时 , 氢氧化钡过量 , c(OH- )= (10 - 4 - 10 - 4 )247。 ( + ) = 10 - 5 (mol/L), 所以此时 c(H+ )= 10- 7 mol/L, pH= 7。 【 答案 】 C 3. 25℃ 时 , KW= 10- 14; 100℃ 时 , KW= 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00℃ 时 , pH= 12的 NaOH溶液和 pH= 2的 H2SO4恰好中和 , 所得溶液的 pH= 7 B. 25℃ 时 , molL- 1 Ba(OH)2溶液和 molL- 1 HCl等体积混合 , 所得溶液的 pH= 7 C. 25℃ 时 , molL- 1 NaOH溶液与 molL-1CH3COOH恰好中和 , 所得溶液的 pH= 7 D. 25℃ 时 , pH= 12的氨水和 pH= 2的 H2SO4等体积混合 , 所得溶液的 pH7 ● 变式训练 解析: 100℃ 时 , 两溶液恰好中和时 , 所得中性溶液的 pH= 6, A不正确;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 , B中氢氧化钡过量 , 溶液显碱性 , B不正确;醋酸是弱酸 , C中恰好反应 , 生成醋酸钠水解 , 溶液显碱性 , C不正确;氨水是弱碱 , D中氨水过量 , 溶液显碱性 , D正确。 答案: D 1. 酸溶液或碱溶液 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即 c(H+ )最大 , 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即 c(OH- )最大 , 其余离子浓度应根据酸或碱的电离程度比较。 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例如 , H2S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为: c(H+ )> c(HS- )>c(S2- )> c(OH- )。 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及规律 ● 专题归纳 2 . 盐溶液 (1) 多元弱酸的酸根是分步水解,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Na2CO3溶液中: c (Na+) > c (CO2 -3) > c (OH-) >c (H CO-3) > c (H+)。 (2) 明确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 度、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例如, NaHCO3溶液中由于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 c (Na+) > c (HC O-3) > c (OH-) > c (H+) > c (CO2 -3)。 (3) 比较同一离子的浓度时,要注意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例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各溶液中 c (NH+4) 比较为:c (NH4HS O4) > c (NH4Cl ) > c (CH3COONH4)。 3 . 混合溶液 溶液混合要先考虑是否发生反应,若发生反应 ,先要确定反应后的物质及各物质的浓度,再考虑电离因素、水解因素。 例如 200 m L mol /L 醋酸与 100 mL mol /L 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 (Na+) > c (C H 3 COO-) > c (OH-) > c (H+)。 4 . 灵活运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 (1) 电荷守恒: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值相等,即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 如: NaHCO3溶液中有: c (Na+) + c (H+) = c (HC O-3) + c (OH-) + 2 c (CO2 -3)。 (2) 物料守恒:指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 ( 起始浓度 ) c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如在NaHCO3溶液中有: c (Na+) = c (HC O-3) + c (H2CO3) + c (C O2 -3)。 (3) 质子守恒: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转移,酸失去的质子数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这一规律称为质子守恒,它的数学表达式叫质子恒等式。 ● 典例透析 (2020 高考江苏卷 )( 双选 )25 ℃ 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 mol L- 1 CH3C OONa 溶液与 mol L- 1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Na+) = c (Cl-) c (C H3COO-) c (OH-) B . mol L- 1 NH4Cl 溶液与 mol L- 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 : c ( NH3H2O) c (。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ppt章末专题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 电离程度逐步减弱。 如 H2CO3的电离常数: K1= 10- 7, K2= 10- 11。 提示: ①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的判断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类似 , 包括电离这一可逆过程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各种组分 (分子 、 离子 )的浓度 , 物质的量等保持不变。 ② 电离平衡的理解图示: 3.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影响因素 电离程度 (α) 原因 内因
+) 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D 项,升温, KW增大,c (H+) 增大, pH 减小。 【 答案 】 B 【 点评 】 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 但 c(H+ )或 c(OH- )不一定减小。 如向水中加碱 , c(OH- )增大 , 平衡左移 , 但据勒夏持列原理知 , c(OH- )要比原来大。 1. 25 ℃ 时 , KW= 10- 14,100 ℃ 时 , KW= 10-12,
红色,终点时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提示: (1)指示剂选用: ① 变色要灵敏 , 变色范围要小 , 且变色范围尽量与所生成盐的溶液酸碱性一致。 因此中和滴定一般选用酚酞和甲基橙 , 而不用石蕊试液。 ② 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 , 但用酚酞也可以。 ③ 用酸滴定 Na2CO3溶液 , 酚酞作指示剂 , 终点产物为NaHCO3和 NaCl而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产物为 NaCl、 H2O
向的关系 ①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放热: 4Fe(O H)2(s ) + O2(g) + 2H2O(l) == =4Fe(O H)3(s) Δ H =- k J m ol- 1。 ② 有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例如: NH4HCO3(s) + CH3COOH (aq) == =CO2(g)
D 项最大。 答案: D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 教材点拨 1 .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 v (B) =Δ c B Δ t 2 . 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如:对于化学反应 a A(g) + b B(g) == = c C(g) + d D(g) ,有下列恒等式:
2 .已知反应 X(g) + Y(g) n Z (g) Δ H 0 ,将 X 和 Y 以一定比例混合通入 2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改变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方程式中 n= 2 B. 该反应的 ΔS0 C. 10 min时 , 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增大压强 D. 0~ 5 min内 , 平均反应速率 v(X)= molL- 1min- 1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