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 岢岚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5.1.2 概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2、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 在抛掷过程中采取同一种方式:都向正上方抛,下落时用手把它接住,这样可以保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 每组掷币 50 次,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 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将数据填入右表中。 思考:(1)随着抛掷次数增加, “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 (2)频率与概率有 什么区别与联系。 (先让学生回答,回答时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不准确的用语,最后由教师总结)2、出示任务、自主学习:1)会概率的表示方法。 2)、合作探究:自学 课本 128131 页,完 成下列题目.掷一个骰子时,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有几种情况。 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 4、展示反馈实验 1:从分别标有 1、2、3、4、5 号的 5 根纸签中随机抽取一根,抽出的签上的号码有( )种可能,即( ) ,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的,所以我们认为:每个号码抽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 ,都是( )。 实验 2:掷一个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有( )种可能,即( ) ,由于骰子的构造、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的,所以我们断言: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 观察与思考:以上两个试验有两个共同特点:(1)_;(2)_。 四、学习小结:1)等可能性事件的两个特征:) (1)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 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 ,称为随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作_ 5、。 (2)概率的计算:如果共有 n 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m 种结果,那么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P(A)= 3)概率的范围:_事件的概率为 1;_ 事件的概率为 0;如果 A 为_事件,那么0P(A)1。 即:P(不可能事件)= 0;0 P(随机事件) 1;P(必然事件)= 1。 五、达标检测:它落地时向上一面的点数为 4 的概率是 向上一面点数为奇数的概率是 向上一面点数是 3 的倍数的概率是 向上一面点数大于 2 且小于 5 的数的概率是 明周末到外婆家,走到十字路口处,记不清前面哪条路通往外婆家,那么他能一次选对路的概率是 图,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 6、转盘被分成 6 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区域,并涂上颜色,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蓝色区域的概率是 ,要想使停在红蓝区域的概率相同,你应该怎么办?4. 六张除所画图形不同、其他均相同的卡片上画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矩形、正六边形,在看不见图形的情况下任意摸出一张,恰好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A)0 (B) 21 (C)1 (D) 23 6. 在 1、2、3、4 四个数字中,取任意 两个数,则他们都是偶数的概率为_。 9 次都是正面朝上,当他掷第 10 次时,你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是_。 小明家外婆家最新海量高中、形一模一样的 5 个红球、3 个蓝球、2 个 7、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球则:(1)P(摸到红球)= _(2)P(摸到蓝球)=_(3)P(摸到白球)= _。 已经连续掷了 5 次都是奇数,小亮说:“小明第 6 次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点数是偶数的可能性非常大”。 你同意吗。 为什么。 2 只,其中 5 只红球、4 只黑球、2 只白球、1 只绿球,求:从中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从中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盘被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涂成红、黄、蓝三 种颜色,使得转出红区域的概率为 21,转出黄区域的概率为 31,转出蓝区域的概率为 61。 如果能,给出一种设计;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资源链接】中考真题1. (福建福州)有人预测 2010 年南非世 8、界杯足球赛巴西国家队夺冠的概率是 70,对他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国家队一定会夺冠 B巴西国家队一定不会夺冠C巴西国家队夺冠的 可能性比较大 D巴西国家队夺冠的可能性比较小2.(浙江宁波)从 19 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 2 的倍数的概率是( )(A) 2 (B) 3 (C) 94 (D) 953.(浙江衢州)已知粉笔盒里只有 2 支黄色粉笔和 3 支红色粉笔,每支粉笔除颜色外均相同,现从中任取一支粉笔,则取出黄色粉笔的概率是( )(A) 51 ( B) 5 (C) 5(D) 24.(湖南衡阳)小红想要从有 n 个苹果和 3 个雪梨的一筐果篮中,任选 1 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21 9、,则 n 的值是()(A)6 (B) 3 (C) 2 (D) 15.(湖北荆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每掷一次出现正面与反 面的可能性相同,那么连掷三次硬币,出现“一次正面,两次反面”的概率为( )(A) 81 (B) 41 (C) 83 (D) 2 6.(四川内江)在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印有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的图案,现将印有图案的一面朝下,混合后从中一次性随机抽取两张,则抽到的卡片上印有的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 ( )(A) (B) (C) (D) 14 13 12 347.(浙江义乌)小明打算暑假里的某天到上海世博会一日游,上午可以先从台湾馆、香港馆、韩国馆。山西忻州 岢岚第二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5.1.2 概率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作背景 • 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苏轼因“ 乌台诗案 ” 被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苏轼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 “ 两赋一词 ” ,借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显示了他豁达的人生观。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和愤恨。 • 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 “ 献愁供恨 ”。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 是江淮前线, 效力无由 ;再远即 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 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 , 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
板书要求 : 关键字 展示 , 条理清晰 ,其余 详细部分必要时再进行口头解读。 板书内容 :分别展示古事内容和作者意图。 刘裕北伐壮举 刘义隆北伐惨败 拓跋焘修建行宫 廉颇 廉颇思为国用 孙权大败曹军 孙仲谋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赞美惋惜) 刘 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赞美讽刺) 刘义隆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警告当局) 拓跋焘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担忧国运)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险怪 汹涌 高峭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形 声 形 色 夸张 比拟 比喻 向往英雄 心情澎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总束上文 , 带起下文 , 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 非常自然。 “ 一时多少豪杰 ” 既照应开头 “ 千古风流人物 ” ,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这样 , 便将 江山之胜 和 怀古之情 融为一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一
”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 803-约 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 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 , 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这样形容自己家庭: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中已无分别。 这里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理解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风雨过后,必将迎来人生的希望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的人生真谛,他决心用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苏轼的 “ 归去 ” 是归向何处。 1. 归朝廷 因为在苏轼的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