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课归去来兮辞2内容摘要:

) • 由此,第二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抵家时的狂喜,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和居家生活的闲适。 3)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家园的小径都快荒芜了,但是松菊还在那里傲然挺立。 这里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以致家园荒芜的感叹,更重要的是“松菊犹存”比喻的是自己高洁的品格。 松四季常青,也是作者的品质长存,菊傲然怒放于寒秋,也是作者的傲岸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的体现。 ) 归途之乐 抵家之乐 室内之乐 园中之乐 欣喜若狂 归心似箭 舒适安逸 留连忘返 抵家之后 —— 自安自得 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相互交流疏通字词,并翻译课文。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违:不相合。 言:语气助词。 焉求:何所求,求什么。 回来呀。 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 交游。 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 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意动用法,以 … 为喜悦。 情话:知心话。 乐:意动用法,以 … 为快乐。 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可乐, 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以:介词,把。 于:介词,在。 或:有时。 命:命令,引申为驾车。 棹:船浆,这里用做动词,划船。 农人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 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壑:山谷。 经:登上,到。 既 … 亦:既要 … 又要 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 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涓涓:泉水细流不断的样子。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善:喜欢,羡慕。 之:助词,的。 行休:将要结束,指要死了。 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 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 诵读第四段,注意思考,第三段接第二段继续表现作者的隐士情怀,他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 (作者通过乡村的生活) •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 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 •学生探究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 (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 悦亲戚之情话; (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 乐琴书以消忧; ( 3)与乡邻交往之乐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 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王维、孟浩然虽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然而却没有陶渊明这样真正的躬耕农亩。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 • 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 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 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 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重审心志 亲人倾谈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出游之乐 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已以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已以乎:算了吧。 宇内:天地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