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年级下册 6.3.3《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ppt课件内容摘要:
1、1 工作总量 _ _ _ _ _ _ _ _ _ _ ;工作效率 _ _ _ _ _ _ _ _ _ _ _ ;工作时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路程 _ _ _ _ _ _ _ ;速度 _ _ _ _ _ _ _ _ ;时间 _ _ _ _ _ _ _ _ . 3 相遇问题:速度和 _ _ _ _ 两者路程和;追及问题:速度差 _ _ _ _ _ 追及路程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速度 时间 路程 时间 路程 速度行驶时间 追及时间 工程问题 1 ( 3 分 ) 食堂存煤若干 , 原来每天烧 3 吨 , 用去 15 吨后改 2、进设备 , 耗煤量每天降为原来的一半 , 结果多烧 10 天 , 则原有煤 _ _ _ 2 ( 3 分 ) 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 100 人 , 甲队人数比乙队人数的 4 倍少 10 人 , 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各有多少人。 如果设乙队有 x 人 , 那么甲队有 _ _ 人 , 由题意可得方程为_ _ 3 ( 3 分 ) 一桶油毛重 ( 油和桶总重 ) 8 千克 , 从桶中取出一半油后 , 毛重 4. 5 千克 , 桶中原有油 _ _ _ 千克 , 桶重 _ _ _ _ 千克 4 ( 3 分 ) 某配件厂原计划每天生产 60 件产品 , 改进技术后 , 工作效率提高 20 % , 这样不仅提前 1 3、5 天完成了生产任务 , 并且比原计划多生产了 48 件产品 , 求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件产品。 如果设原计划要生产 x 件产品 , 那么由题意可得方程为 _ _ _ _ 45吨(100 x)100 x 4x 107 1x 4860 ( 1 20% ) 15 5 ( 4 分 ) 某项工程 , 甲单独完成要 45 天 , 乙单独完成要 30 天 , 若乙先单独做 22 天 , 剩下的由甲去完成 , 问甲、乙一共用几天可完成全部工作。 若设甲、乙共用 x 天完成 , 则符合题意的方程是 ( ) A 22452230 1 B 22301 C 22452230 1 D x 2245 1 A 行程问题 6 ( 4、4 分 ) 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 “ 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 , 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 , 驽马先行一十二日 , 问良马几日追及之。 ” 请你回答:良马 _ _ _ 天可以追上驽马 7 ( 4 分 ) A , B 两地相距 1 00 千米 , 甲从 A 地出发 10 千米后 , 乙从 B 地开始前往 A 地 ,4 小时后相遇 , 若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5. 设甲的速度为 x 千米 / 时 , 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 1 00 4x 4 45x 10 B 100 10 4 ( x 54x ) C 4x 4 54x 10 100 D 4 ( x 45x ) 10 10 0 5、20 ( 4 分 ) 某同学骑车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行 0. 25 千米 , 某天回家时 , 速度提高到每分钟 结果提前 5 分钟回到家 设原来从学校到家需骑 x 分钟 , 则列方程为 ( ) A 0. 25x x 5 ) B x x 5 ) C 0. 25 ( x 5 ) 0 D 0. 25 ( x 5 ) 0. 3x 9 ( 4 分 ) 学校到县城有 28 千米 , 除乘公共汽车外 , 还需步行一段路程 , 公共汽车的速度为 36 千米 / 时 , 步行的速度为 4 千米 / 时 , 全程共需 1 小时 , 求步行和乘车所用时间各是多少。 设步行所用时间为 x 小时 , 列方程得 ( ) A 3 6、 6x 4 ( 1 x ) 28 B 1 x 28 C 36 ( 1 x ) 4x 28 D 36 4 28 ( 8 分 ) 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文件送到 他骑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36 千米 , 结果早到 20 分钟 , 若每小时 30 千 米 , 就迟到 12 分钟 , 求规定的时间是多少。 这段路程是多少。 设规定的时间是 x 小时,根据题意得 36( x 13) 30( x 15) ,解方程,得 x 3 ,所以规定的时间是 3 小时,这段路程为 3 6( x 13) 36 (3 13) 96( 千米 )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12 分 ) 11 做 1 7、5 00 个零件 , 甲要 12 小时 , 乙要 15 小时 , 设两人合做要 x 小时 , 可列方程为: (112115) x 1 ; (1 500121 50015) x 1 50 0 ; (112115) x 1 500 ; (1 500121 50015) x 1. 其中正确的方程有 (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12 某班组每天需生产 50 个零件 , 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批零件任务 , 实际上该班组每天比计划多生产了 6 个零件 , 结果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三天并超额生产 120 个零件 若设该班组要完成的零件任务为 x 个 , 可列方程为 ( ) A 8、12050 6 3 B . 6 3 C x 12050 6 3 D 12050 63 13 甲、乙两人由 A 地到 B 地 , 甲比乙每小时多行 1 千 米 , 甲每小时行 10 千米 , 已知乙早出发 40 分钟 , 结果甲早到 10 分钟 , 那么 A , B 两地的路程为 ( ) A 40 千米 B 75 千米 C 50 千米 D 55 千米 空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16 分 ) 14 某中学的学生自己动手整修操场 , 如果让八年级学生单独工作 , 需要 6 小时完成;如果让九年级学生单独工作 , 需要 4 小时完成 现在由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一起工作 x 小时 ,完成了任务 . 9、 根据题意 , 可列方程为 _ _ 15 一项工程 , 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 , 乙单独做需要 6 天完成 , 现在由甲先做 2 天 ,乙再加入合作 , 完成这项工 程一共需要 _ _ _ 天 16 一水池安装有甲、乙两水管:甲水管为进水管 , 5 小时可把空水池注满 , 乙 水管为出水管 , 6 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干 若先打开甲水管 1 小时 , 然后打开乙水管 , 还需 _ _ _ 小时 , 空水池将注满 17 甲、乙两人从 A 地到 B 地 , 甲需 30 分钟 , 乙需 20 分钟 , 若甲先出发 5 分钟 , 则乙追上甲需用 _ _ 分钟 1 52410三、解答题 ( 32 分 10、) 18 ( 10 分 ) 甲、乙两人在长为 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 , 已知甲每秒跑 6 米 , 乙每秒跑4 米 ( 1 ) 若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 , 经过多少秒两人首次相遇。 ( 2 ) 若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 经过多少秒两人首次相遇。 (1)40秒(2)200秒19 ( 10 分 ) 某车间接到一批加工任务 , 计划每天加工 120 件 , 可以如期完成;实际加工时每天多加工 20 件 , 结果提前 4 天完成任务 则这批加工任务共有多少件。 设原计划加工 x 天,根据题意,得 120 x 1 40( x 4) ,解得 x 28 ,这批加工任务有: 1 20 28 3 36 0( 件 ) 【综合运用】 20 ( 12 分 ) 一项工程 , 甲单独完成需要 10 天 , 乙单独完成需要 12 天 , 丙单独完成需要15 天 若甲、丙先做 3 天后 , 甲因故离开 , 由乙接替甲工作 , 问乙还需多少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设还需 x 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根据题意,得: (110115) 3 (112115)x 1 ,解方程得x 313. 答:还需 31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华师大)七年级下册 6.3.3《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ppt课件
相关推荐
1、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_, 未知数的 _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_; _; _;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 3 分 ) 下列方程中 ,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 4x 3 B x 0 C x 2m 1 D x 1 1 ( 3 分 ) 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 ( m 2 )
C. CO2与 NO反应生成 CO、 NO2 NO反应生成 H2和 NO2 2.下列过程没有起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 C.工业合成氨 3.在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制取纯净的一氧化氮,当烧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后正确的操作是 ( ) A. 立即连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 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探究法 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 资源 记录卡、幻灯片 教学过程:。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 班级 姓名 时间 :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 ( 1)讨论并记录下来。 ( 2)师生交流反馈。 (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 ( 1)讨论观察的内容
活的时间. 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平均时间 n xxxx nx 1 ( n表示总人数). 注:由于人数 n 较大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 由此造成计算量也增大,所以要求工作中要细心些. 分析:( 2)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 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这个数据 [生]方法一
求学生根据折叠过程中某些元素的重合说明理由 . 二、做一做 观察课本图 1— 14的轴对称图形: ( 1)找出它的对称轴。 ( 2)连接点 A与点 A′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连接点 B与点 B′的线段呢。 ( 3)线段 AD与线段 A′ D′有什么关系 ?线段 BC与线段 B′ C′呢。 为什么。 ( 4)∠ 1与∠ 2有什么关系。 ∠ 3与∠ 4呢。 说说你的理由。
①情融于事,以事显情,以情动人。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感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②细节真切,血肉饱满。 文章的时间跨度很大,有写作本文近期的事,也有作者求学期间甚至小时候的事。 无论什么时候的 事。 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 这种深情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表现出来,使文章血肉饱 满,很有感染力。 如在写母亲打牌时有这样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