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年级下册 6.2.2《去分母(第2课时)》ppt课件内容摘要:
1、1 方程中的系数出现分数 , 通常可以将方程的两这都乘以同一个数 , 去掉方程中的分母 , 像这样的变形通常称为 “_”2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中 去 分 母 的 方 法 : 在 方 程 两 边 都 乘 以 各 分 母 的_, 其依据是 _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_; (2)_; (3)_;(4)_; (5)_去分母最小公倍数等式的性质 2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 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1 ( 3 分 ) 把方程x 32 4 2x 1 去分母后 , 正确的结果是 ( ) A 2x 1 1 ( 3 x ) B 2 ( 2x 1 ) 1 ( 3 x ) C 2、2 ( 2x 1 ) 8 3 x D 2 ( 2x 1 ) 8 3 x 2 ( 3 分 ) 下列方程与方程32x 5 3x 的解相同的是 ( ) A 3x 10 0 B 3x 16 C 3x 10 0 D 3 x 16 0 ( 3 分 ) 方程 2 2x 43x 76去分母 , 得 ( ) A 2 2 ( 2x 4 ) ( x 7 ) B 12 2 ( 2x 4 ) x 7 C 12 2 ( 2x 4 ) ( x 7 ) D 12 4x 4 x 7 4 ( 3 分 ) 将方程x 242x 36的两边同乘 _ _ 可得到 3 ( x 2 ) 2 ( 2x 3 ) , 这种方法叫_ _ , 其依据 3、是 _ _ _ _ _ _ _ _ _ 5 ( 3 分 ) 方程x 1203x 48 1 , 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_ _ _ _ _ _ _ 式性质 2,即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数,结果仍相等10x 6(2x 1) 15(3x 4) 12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6 ( 3 分 ) 若方程2x 4 ( x 1 ) 的解为 x 3 , 则 a 的值为 ( ) A 2 B 10 C 22 D 2 7 ( 3 分 )( 2 015 济南 ) 若代数式 4x 5 与2x 12的值相等 , 且 x 的值是 ( ) A 1 B 23D 2 8 ( 4 分 ) 在解方程 1 10x 162x 13的过程中 , 4、去分母 , 得 6 10x 1 2 ( 2x 1 ) ; 去括号 , 得 6 10x 1 4x 2 ; 移项 , 得 10x 4x 2 6 1 ; 合并同类项 , 得 1 4x 5 ; 系数化为 1 , 得 x 145, 其中错误的步骤有 _ _ _ _ 9 ( 15 分 ) 解下列方程: ( 1 )5x 1673; ( 2 )x 12 x 3 ; ( 3 )13( x 1 ) 17( 2x 3 ) ; ( 4 )12( x 1 ) 2 15( x 2 ) ; ( 5 )x 12 1 2 3 x 3 x 7 x 2x 3x 79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12 分 ) 10 解方 5、程3x 721 1 的步骤中 , 去分母一项正确的是 ( ) A 3 ( 3x 7 ) 2 2x 6 B 3x 7 ( 1 x ) 1 C 3 ( 3x 7 ) 2 ( 1 x ) 1 D 3 ( 3x 7 ) 2 ( 1 x ) 6 11 若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2x k3x 31 的解是 x 1 , 则 k 的值是 ( ) A 1 C 1311D 0 12 某同学在解方程 x 23 1 x 时 , 不小心将 处的数字用墨水污染了 , 于是他看后面的答案 , 方程的解是 x 5 , 那么 处的数字是 ( ) A 5 B 4 C 3 D 2 填空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4 分 ) 1 6、3 如果规定 “* ” 的意义为: a* b a 2其中 a , b 为有理数 ) , 那么方程 3* x 52的解是 x _ _ . 三、解答题 ( 共 44 分 ) 14 ( 12 分 ) 解方程: ( 1 ) x x 12 2 x 23; ( 2 ) 0.3 1 ; ( 3 )3553( x 8 ) 10 4 x 1. 1x 1 x 2x 115 ( 6 分 ) 若1 与2m 73互为相反数 , 求 m 的值 16 ( 8 分 )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x x 23 3x 2 的解互为倒数 , 求 m 的值 m 43 解方程 x 23 3x 2 , 得 x 1 , 与 1 互为倒数的数仍为 1 , 即 1 1 得 m 35 17 ( 8 分 ) 小颖同学在解方程2x 13x 1 去分母时 , 方程右边的 1 没有乘以 6 , 因而求得的解为 x 2 , 试求 a 的值 , 并正确地解方程 由题意得 2 ( 2x 1 ) 3 ( x a ) 1 的解为 x 2 , 把 x 2 代入方程得 a 13, 代入原方程得2x 13x 132 1 , 解得 x 3 【综合运用】 18 ( 10 分 )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9x 3 14 有整数解 , 求整数 k 的值 依题意有 x 179 k , 因为原方程是整数解 , 所以 9 k 1 或 17 , 所以 k 8 或 10 或26。(华师大)七年级下册 6.2.2《去分母(第2课时)》ppt课件
相关推荐
”注意左边 “束 ”的最后一笔。 “挪 ”写时注意靠紧 ,不要写得太宽。 “舔 ”注意右边下部是 “ ”,不要写成 “小 ”。 六、作业设计。 ,内容: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情感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 “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就是 “妈妈 ”。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你和母亲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二
1、第 8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 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 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对比来工作的看一看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由此可见, “ 不相等 ” 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不相等 处处可见1 不等关系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
1、1 几个含有 _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_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 ,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 _, 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求 _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3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 _, 通过设 _的未知数 , 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_, 列出_, 解 _, 然后确定未知数的值或范围 相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公共部分不等式组解集两个或多个不等关系适当
证 OC 平分 ∠ AOC,点P在OC上,PD ⊥ OA,PE ⊥ OB, D,E为垂足 . PD=PE (表三) 符号语言表达: ∵ OC平分 ∠ AOC,点P在OC上, PD⊥ OA,PE ⊥ OB ∴ PD=PE 活动二: 提示学生的思维,使其回到导入中的引例中去。 让学生自己根据刚刚探讨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判断,他们帮小牛解决的方案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和正确
连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名认读生字。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你以为想象最勇敢最风趣。 为何。 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二、你晓得“吴刚伐桂”“嫦娥奔月”这些传说吗。 课文中又是怎么样描述他们的。 交换自己的见解。 三、课文中你晓畅了哪些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找出相干的句子。 四、质疑问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品读课文: 有情感地诵读课文,把自己当做作者,边读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