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xx修编版内容摘要:
新作业指导书、程序、规定并已符合强制性要求 更新培训要求并对受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更新应急处理程序 对涉及 到的所有风险进行回顾 企业应每年回顾变化管理的情况,必要时按程序修订、增加或废除相 关的标准。 变化管理需文件化,并保存变化过程的相关记录。 安全生产信息沟通 目的:确保企业信息交换、传递快捷、有效。 规范要求 链接 沟通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沟通标准,沟通标准应包含内容、对象、时机、 方式、职责,确保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和传递。 安全生产沟通的内容: 国家和各级政府最新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要求 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制度 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事故信息 内部安全生产信息、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简报、简讯等 员工对安全生产建议和抱怨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相关方的需求与企业潜在风险的影响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简报、简讯、报表、联络单、网络、广播、 交谈、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 内部沟通 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安全生产信息传达到各层次的有关人员。 企业应按月、季或年公布内部、外部的安全生产信息。 企业应定期收集内部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见 和建议。 沟通的方式与时机 负责人应每月与员工就安全生产重要内容进行计划性对话,计划 性对话应是: 一对一方式 必须提前做好计划 处理特定的或与员工相关的安健环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召开小组安全会议,讨论小组安全生产问题,收集 小组员工关心的问题和建议 向员工分派任务时,负责人应用沟通技巧,正确说明任务的步骤: 激发任务接受者对任务的兴趣 清楚说明要执行任务及其要求,必要时进行演示 必要时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测试 2 3 9 外部沟通 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向相关方进行传递。 企业应及时将构成重大风险的外部因素向相关方通报。 企业应定期召开客户座谈会,通报相关的安全生产情况。 企业应向承包商和供应商及其他进入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风险管理和 控制的要求或标准。 2 3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合理化建议 企业应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客户、相关方和承包商的意 见及 建议,制度应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合理化建议可通过下列方式提出: 填写建议表 当面提出建议 通过安全区代表提出 通过电话、 Email 提出建议 其他方式 企业应设置建议箱并放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应经常收集建议书。 所有员工应熟悉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详细内容,了解建议渠道、方式。 企业应对收集的建议进行登记,记录处置结果并适时反馈。 应让员工体会到管理层是以公平的方式来评审所提出的各项建议,从 而增强员工对建议机制的信心。 供应商与承 包商管理 目的:管理与供应商和承包商相关的风险 规范要求 链接 评价与选择 企业应建立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合法经营资质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按期提供产品和质量保证能力 经验、信誉 产品在企业的运行情况 价格、交货期、交付后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供应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企业应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和招投标要求选择供应商。 企业应建立标准对承包商进行评价和资质审查,评价与审查内容应包 括: 法律法规的 许可的资质。 承包商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承包商在服务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承包商员工培训与能力证明资料。 承包商员工的保险证明资料 承包商的工伤率、员工赔偿费用等资料 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应考虑: 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招投标要求。 承包商的安健环资质、内部管理和业绩。 承包商在企业的安健环表现。 承包商遵守强制性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满足企业安健环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的保险程序是否充分。 保持供应商和承包商评价、选择的相关记录。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合同管理 企业应与确定的供应商、承包商签订正式的供货、工程或服务合同, 合同至少应明确以下内容: 需依从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供应商和承包商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争议事项的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 企业应对供应商和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控制。 企业应在供应商和承包商进入现场工作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并与供应商和承包商指定人员协调安健环事宜。 企业应对供应商和承包商现场工作进行过程控制,过程控 应重点关 注 以下环节: 作业许可 过程的检查 沟通与协调 应急处置 记录及签章 6. 7 履约(诚信)评价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标准,供应商、承包商履约评 价内容应包含: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技术标准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质量标准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供货、工程的服务水平。 供货、工程或服务期间,其安健环的表现 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结果应作为今后业务需要时的选择依据。 安全科技 目的:通过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开发,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能力。 规范要求 链接 安全科技研究 企业应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方面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 安全科技项目研究应以降低企业风险为目的。 安全科技应用与评价 安全科技成果 (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 )应 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并制定其风险的控制措施。 定期对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必要时修订相关的标准和制度。 工余安健环 目的:培养工余安健环及其防护意识,促进安健环社会效应。 规范要求 链接 工余安健环 企业应开展工余安健环意识宣传,形式可考虑: 讲座 挂图、手册 宣传栏 电子传媒 活动日 工余安健环意识宣传内容可考虑: 家居安全 交通安全 疾病防范 环境保护 身心保健 经验分享 企业应鼓励员工报告工余安健环事故 /事件,交流、分享安健环经验。 企业应收集和分享有参考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外部事件,作为工余安健 环宣传内容。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总体原则 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策略,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规范要求 链接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总体要求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明确以下内容: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管理、实施责任。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流程、内容与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 企业应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风险 评估: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危害辨识。 确定风险描述,即列出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 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 查找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 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评估所制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 制订后续行动建议。 企业应对所管辖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进行识别,确定危害名称 、类别。 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种类、范畴和等级。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确保方法 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风险评 估方法。 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员工清楚其暴露场所的安健环危害、风险及后果,熟悉其控制措 施。 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 全员参与 ,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风险评估结果应文件化,并予以公布。 重大的风险问题应及时提交安 委会。 企业应每年或当内部和外部变化产生时,对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企业应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及技术资源保障。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风险评估与概述 企业开展的风险评估类别包括: 基准风险评估。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持续的风险评估。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 基准。 基准风险评 估应考虑: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社会责任。 相关方的要求。 地理环境。 可能的紧急事件。 常规和非常规情况。 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流程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安健环危害及其累积影响。 作业活动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 作业活动的员工信息。 作业环境与作业用具。 设备的重要程度。 职业健康要求。 历史事故 /事件的回顾。 企业应基于基准风险评估的量化结果进行排序,建立风险概述,风险 概述应包括人身、设备、电网、职业健康、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企业关 注内容。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风险概述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 风险的种类与范畴 风险值及排序 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现有及建议控制措施 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 执行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限 风险概述应具有可审核性及持续性。 企 业风险概述应用于: 指导人力资源人优化组合。 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新设备选型、计划检修、技术改造等。 电网规划、运行方式安排。 作业过程风险控制以及工作环境改造。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员工培训。 当企业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并基于风险评 估结果动态更新企业风险概述: 发生事故、意外或未遂事件。 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高风险问题。 新的或更改的设计、规划、设备或工艺等。 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新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应 用。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企业应运用以下方法开展持续风险评估,识别危害因素及其风险,及 时采取控制措施: 计划任务观察。 作业前评估。 安全区代表检查。 日常巡查。 交接班检查。 内、外部审核。 使用前检查。 安全技术交底。 企业应在定期或发生变化时,对风险概述进行回顾、更新。 风险控制总体原则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制订措施应考虑: 可行性与适用性。 可操作性。 经济性。 资源保障。 控制措 施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方法应遵循下列顺序: 消除 /终止。 替代。 转移。 工程。 隔离。 续表 规范要求 链接 行政管理。 个人防护。 企业应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回顾。 电网风险评估 目的:识别电网潜在风险,为控制电网风险提供依据,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规范要求 链接 电 网危害因素识别。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xx修编版
相关推荐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国物理学家, 1931年 3月22日生于纽约州纽约市,与丁肇中共同获得了 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穷人的歌者 ” 作家里克特的散文名篇。 文章通过梦境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因荒废光阴而产生的悔恨之情 , 并从而唤起了人们对时光的珍爱 , 对生命真义的追求。
合同是否有效,担保人均承担担保责任。 6双方特别约定:乙方经济承包人及担保人,以其资金和个人家产作担保;如因乙方工程项目施工项目施工期间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和工程对外发生的一切民事纠纷责任,全部由乙方经济承包人及担保人负责赔偿,并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负终生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十、其 他 6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6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补充。 没有补充条款的,执行甲方的管理制度
1、八年级数学 上 新课标 冀教 第十四章 实 数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传说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干了,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里去向神祈求。 神说 :“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水,是因为你们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的祭坛太小,如果你们给我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放在我面前,我就会给你们降下雨水 .”大家觉得这好办,于是很快做好一个新祭坛送到神那儿,新祭坛的边长是原祭坛的2倍,可是神更加恼怒
须及时更换。 加工细长工件必须要用顶针、跟刀架。 车头前面伸出部分不超过工件直径的 20~25倍,车头后面伸出超过 300MM时,必须设置托架。 必 要时还需装设防护装置。 用锉刀或砂布抛光工件时,应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直条状压在工件上,身体离开卡盘。 禁止用砂布裹在工件上抛光。 车床加工工件的内孔不能用锉刀倒角。 用砂布抛光内孔时,不能将纱布裹在手指上或手掌上伸进工件孔内去抛光。 加工芯件时
11 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21. 计划 部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负责对全厂 生产调度日常管理工作,指挥协调安全生产工作 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严格执行安全规章 生产现场发现员工违反安全规定,应及时予以制止,防止安全事件及事故 对生产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记录、汇报,并督促相关部门完成隐患整改。 生产进度的跟踪 与控制,产能的拟定、评估及调整。
1、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1928 ) 祖籍福建永春 , 中国台湾诗人 、 散文家 、 著名批评家 、 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种;散文集 左手的掌纹 等 11种;评论集 5种;翻译集 13种;共 40余种。 2016/11/2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形容忽然醒悟。 畏友: 自己敬畏的朋友。 诤友: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 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