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水利]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其原因。 辨识与评价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包括如下过程: a) 准备; b) 危害辨识; c) 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 d) 量化风险结果; e) 划分风险等级。 辨识与评价应考虑下列因素: 在冒顶片帮、坍塌、 矿岩突出 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地压活动、结构面、岩柱破坏、支护、爆破影响。 在中毒窒息风险评价 时,应考虑可能的致因因素,包括:爆破作业、有害气体积聚区域、通风不良、火灾影响。 在水灾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突水来源,包括: 地下水源、地表水源、降雨及 其径流、老窿水源。 在火灾风险评价时,应否考虑可能的不同的火灾类型,包括: 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粉尘燃爆火灾。 在机械伤害风险评价 时,应考虑可能的不同的致因因素,包括: 凿岩穿孔机械、铲装机械、提升机械、运输机械、排土机械、破碎机械、 钻探机械、通风机械、 排水机械、压风机械、支护机械。 机动设备与交通风险评价时,应考虑采购、维护、检查、自然环境、运输物料特性、路线、时间性等因素。 在对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其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对 人机工效进行调查时,应包括:重复 运动、使用电动工具、作业姿势、座位舒适度、环境条件、易接近程度。 在对心理性危害进行识别时是否考虑了下列因素:工作因素、人为因素、个人生活环境因素。 照度测量过程应考虑应急时的照明设备、照明时间、能见度、照明源布置情况。 对识别的暴露于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机工效,可能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危害,应完成定量监测的比例。 应 考虑职业危害的监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比例。 应 考虑职业危害监测设备定期校正的比例。 应考虑风险概述的一致性、可审核性、持续性。 风险评价方法 直接判断法: 对所辨识的危害进行直观评判, 直接判断出风险 a、 b、 c、 d四个风险等级,a、 b、 c、 d 四个等级,风险依次增大,对于判断为 d 级的风险,再继续采取之后的 LEC 法进行风险评价。 LEC 评价法: LEC法是利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 3种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 3种因素是: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值 D =后果 L暴露 E可能性 C 初始风险评价 凡新开作业面、新工程项目必须进行 初始风险评价。 初始风险评价过程应综合考虑: a) 生产工艺流程风险; b) 危险物质风险; c) 设备、设施风险; d) 环境风险; e) 职业卫生风险; f) 管理风险; g) 法律、法规、标准需求; h) 相关方的观点。 初始风险评价结果应包括各种风险可能发生过程的描述和风险的级别,并按危险性排序。 初始风险评价结果文件化, 各单位应 依据初始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持续风险评价 项目部 应持续地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 风险。 持续风险评价常用方法包括: a) 使用前检查; b) 计划任务观察; c) 设备检查; d) 工前危险预知; e) 交接班检查; f) 定期安全检查 g) 定期检修; h) 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 风险 评价计划 根据生产特点, 应制定 风险评价计划如下: a) 采掘作业风险评价; b) 大爆破作业风险评价; c) 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d) 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e)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f) 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g) 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h) 火灾风险评价; i) 水灾风险评价; j) 紧急情况风险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