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下游围堰吹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工组织设计 18 陆上测量控制点护岸前沿线岸壁3段、4段工程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水上系缆浮鼓中段端线营地水上沉箱储存场半潜驳下潜坑中段、南段分界线块石存放场施工道路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9 第 5 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 方法 [ 1] . 工程施工总流程 袋装砂围堰 基槽挖泥 沉箱运输 倒滤层铺设 基床爆夯 基床抛石 背后吹填砂 沉箱预制 棱体石抛填 前沿回填砂 现场临时设施 施工准备 竣工验收 基床整平 沉箱安装 沉箱内填料 前沿抛填块石 背后回填砂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0 [ 2] .基槽挖泥 本工程护岸标高 以下基槽挖泥总量约为(含超深、超宽量) 580747m3,允许超深 、超宽 ,超挖量 20201m3。 弃泥区的位置为吹填区,距离 5km。 基槽底线全长 700m,基槽底标高分别为 23m、 24m、 25m、 26m、 28m、 30m、31m、 34m,挖泥边坡为 1:。 挖泥区域的土质自上而下大致为:淤泥、淤泥质粘土、粗砂、粉质粘土,挖至中砂或中粗砂层做为持力层,以标高和基底土质进行质量双控。 基槽底宽:分别为 27m、 29m、 31m、 33m、 37m、 41m、 43m、。 确定科学合理的分层开挖标高和船舶平面布置,不同基底标高过渡段必须顺接,严格控制基槽超宽和不必要的超深。 、九层开挖,第一层挖至 ,第二层挖至 ,第三层挖至 ,第四层挖至 ,第五层挖至 ,第六层挖至 ,第七层挖至 ,第八层挖至 ,第九层挖至最深设计底标高。 选择一艘 13m3抓斗式挖泥船配备 2 艘 1000m3开体泥驳、 1 艘 294kw 拖轮承担挖泥施工任务。 抓斗船布锚大致就位 抓斗船挖泥装驳 泥驳靠抓斗船装泥 抓斗船 GPS 定位、就位 抓斗船开始施工挖泥 泥驳靠抓斗船准备装泥 泥驳离抓斗船往倒泥区 施工准备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1 拟选用的挖泥船主要技术性能见下表 船名 船舶 种类 主要尺度描述 设计效率 ( m3/h) 建造 时间 设备状况 备 注 交抓101 13m3抓斗 最大挖 深 50m。 530 1973 良好 挖泥 辅助船舶配置见下表 设备名称 型号或功率 单位 自有 租赁 数量 技术状态 泥驳 舱容 1000m3 艘 √ 3 良好 起锚艇 99kw 2 艘 √ 1 良好 拖轮 294kw 艘 √ 1 良好 本工程使用的现场测量与检测主要设备见下表 设备名称 型 号 精 度 备 注 DGPS 基准台 NDS200 LR 1~ 3m 法国 SERCEL 公司制造 DGPS 接收台 NR103 1~ 3m 法国 SERCEL 公司制造 全站仪 PTSV2 2mm+2ppm 瑞典制造 水准仪 NA824 2mm/km 日本制造 测深仪 IT449 美国 IT 公司制造 潮位遥报仪 VYNER 英国制造 电子计算机 586 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强度 计划开工时间: 2020 年 12月 28日,至 2020 年 8月 28日完成。 施工强度 580747m3/8 月 =72593m3/月。 工效分析及船机配备 基槽挖泥总工程量 580747m3,采用 1艘 13m3抓斗船,月挖泥 370m3/h 6h/班3 班 /天 20 天 /月= 133200m3。 计划要求 月挖泥 72593m3,实际 挖泥 能力大于计划挖泥 量 ,满足施工船机配备要求。 GPS 的配置 测量控制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2 建立 GPS 基准站和 GPS 测量系统相对坐标系,对挖泥施工进行总体测量控制,选用 GPS测量系统挖泥控制软件(详见第 6 章施工测量)。 建立挖泥平面网格 按挖泥平面分区,并依据船舶的工作性能 (每一船地 )在每一挖泥施工区纵横向分条形成大网格并标明里程,之后在每个大网格里,依据抓斗的张口尺寸再进行纵横向分 条形成小网格,每个小网格就代表抓斗张口尺寸。 把已经分好网格的全部挖泥区位置图连同基槽设计轮廓线一起输入电脑,用于挖泥施工。 在具体挖泥施工时准确控制抓斗对准相应的小网格依次施工。 船舶上 GPS 的配置 抓斗船施工的平面控制采用 GPS 全球定位系统和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挖泥船电子图形控制系统》,实时电脑屏幕显示并监测平面开挖位置;深度控制采用现场实施验潮和船舶定深控制系统,根据实际分层开挖深度和当时潮位控制船舶桥梁或下斗的下放深度来控制挖深。 在抓斗式挖泥船上配置 2 套 GPS 和 1套双频 GPS 全站仪测量系统, GPS 接收机天线设置在船艏、船艉及抓斗扒杆顶部,用以控制船的姿态及抓斗准确位置,电脑显示器设置在操作室内,以便随时和直观的监控抓泥位置并方便指挥船舶的移位。 系缆浮鼓的设置 在护岸轴线两侧设置两列系缆浮鼓 ,浮鼓间距为 100米,浮鼓下设 20t 锚块。 系缆浮鼓专门用于海上施工作业船舶的系缆,并随挖泥施工的进程布置。 挖泥船的粗定位 挖泥船由锚地驶入施工现场水域,利用事先设置的导标进行粗定位。 在挖泥船操作室里的电脑显示屏上看到挖泥船进入拟施工区后,立即抛船艏及船艉八字缆系在已经设置的合 适的系缆浮鼓上。 挖泥船准确定位 挖泥船粗定位完成后,通过电脑显示屏,由操作手指挥,对挖泥船进行准确定位,把挖泥船准确定位在拟施工区的具体挖泥地点,并系紧各条缆绳,方可进行挖泥作业。 挖泥施工定位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3 挖泥船驻位完成后,根据建立好的施工区域小网格,对挖泥进行定位,每一抓的位置对应于每一小网格,按分区、按船地依次施工。 一抓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对下一抓挖泥进行定位施工;每一船地(即挖泥船的一次驻位)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指挥移船,进行下一船地 施工,依此类推。 挖深控制 基槽挖泥采用分区分层开挖,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确定分层厚度。 每区段的挖泥底标高不同,挖泥前做好各区域挖泥标高表格,交给各挖泥操作手,以便挖泥施工时的核对和控制。 挖泥作业过程中的挖深控制详见第 6 章施工测量。 施工记录 挖泥施工前把建立好的总挖泥施工区域网格图和各区段挖泥网格图交给挖泥操作手,挖泥操作手必需随时在网格图上标明完成区域的位置等挖泥情况,在网格图上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以便于每作业班交接作业和防止漏挖及重复施工。 水深测量采用 DGPS 平面 定位,回声测深仪结合测深水砣测水深,计算机处理数据,绘图机联机绘图。 陆域测量使用全站仪定位,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 抓斗船挖基槽时按规范和标准进行测量验收。 采用的测量船由双频 GPS 全站仪与数字化自动回声测深系统结合测深水砣进行测量,并采用软件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同步,取 5 米一个断面 2 米一个点电脑自动绘制测量图,具体方法和步骤详见第 6章施工测量。 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挖泥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如下 :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平均超 深 500 每个断面 (每 5米 1个断面 ) 1 用回声测深仪及测深水砣结合检查 ,2m一个点,取平均值 2 每边平均超宽 1500 2 在全部断面图上量测 ,取各边平均值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4 [ 3] .基床抛石 /基床前抛石、砂 本 工程基床的结构型式为暗基床,基床顶宽为 22m,基床长度 700m。 基床前肩放坡为 1:,后肩放坡为 1:1,基床顶标高为 ,按设计预留 180mm 沉降量和 %倒坡。 基床抛填块石规格 10~ 100kg,工程量为 354272m3,其中基床前回填块石 65627m3,回填块石顶部宽 度 15m; 17m 以下的 后方抛石棱体, 抛填顶部宽度 , 基床前回填块石及 17m 以下的后方棱体与基床抛石一同进行,并抛填至 标高。 本 工程基床前回填块石的前肩坡线与基槽挖泥坡线之间设计回填中细砂,回填顶标高为 ,工程量为 76166m3。 抛填测量控制 抛填工程测量主要是水下测量,根据施工控制网完成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抛填主要施工工艺 基床抛填及基床前抛砂工程主要采用 2 种施工工艺,根据石料规格、水深 部位不同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基床粗抛采用开体驳;基床补抛、基床前抛砂采用300~ 500m3的自航抛石铁驳船。 开体驳抛填(施工工艺Ⅰ 基床粗抛) 施工准备 抛石船驻位抛石 补抛块石 爆夯基床 基床验收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5 本工程选用 1000m3自航开体驳,该工艺共需抛填基床块石 283400m3。 具体船型: 长: 、宽: 14m、型深: 满载吃水: 、空载吃水: 石仓尺寸: ,石仓容积: 1000m3 开体驳适用断面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的抛石工程,抛石精度较低,船舶吃水大,施工时对抛石位置水深有一定要求。 本方法主要用于基床粗抛。 铁驳船抛填(施工工艺Ⅱ 基床补抛、基床前抛砂) 本工程基床补抛选用 300~ 500m3 自航铁驳船,该工艺共需抛填基床块石147038m3。 3 抛填主要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Ⅰ的施工方法 ( 1)基床抛填石料主要采用 1000m3自航开体驳抛填工艺。 ( 2) 1000m3开体驳舱口为 34 ,抛填后有效长宽可达到 35 12m,平均石层厚度 左右。 ( 3)基床块石抛填使用定位船定位,开体驳停靠定位船舷侧。 ( 4)定位方驳顺轴线布置,采用 GPS定位。 从中部开始, 两侧依次靠船对称抛填,断面全部抛填完成后移至下一个船位继续施工。 ( 5)基床抛石前,应由潜水员对基槽进行检查,如表面淤积物厚度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清理,用绞吸式挖泥船清除淤泥。 实际抛填前要通过试抛测出抛填后实际断面情况,海流对抛填影响等因素。 ( 6)正式施工前应选择典型部位进行试抛作业(典型施工),确定水流对块石作用产生的偏移量数据,根据实际抛填料位置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用于正式施工参考。 ( 7)用 GPS 结合测深仪及测深水砣对断面抛填前后进行测量,输入计算机,与设计断面进行校核,以指导补抛和校正。 施工工艺Ⅱ的施工方法 基床抛石采用 294kw 的拖轮拖带一条 400t方驳定位(配带 1m3反铲)、载重量 300~ 500m3的自航抛石铁船组成抛石船组。 方驳的定位采用 GPS 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原先已经设立的基槽挖泥控制标志。 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下游 护岸工程(中段)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26 基床抛石前,应由潜水员对基槽进行检查,如表面淤积物厚度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清理,用绞吸式挖泥船清除淤泥。 在抛石过程中应及时用测绳测量所抛基床的顶面标高,防止抛高,基床顶面的施工标高应根据护岸基床的设计标高、基床爆夯夯沉量及基床的设计预留沉降 量确定。 每一个施工作业段抛石完成之后应作好标记,防止进行下一个相临施工作业段抛填时在两作业段的相接部位超抛或漏抛。 在抛石过程中应勤对标志、勤看水位、勤测水深,防止抛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