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瓦斯隧道瓦斯监控方案内容摘要:

: ,必须进行焊接。 、敲打、碰击。 : 9 ,必须进行登记和接受洞口值班人员的检查; 、打火机、损坏的灯头及其它易燃物品带入洞内; ; : ①由班组长点名后进洞。 ②执 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③携带工具应防止敲打、撞击,以免引起火花。 ④不得在洞内玩笑,大声喧哗。 ⑤洞内遇有险情或当警报信号发生后,应绝对服从有关人员指挥,有秩序地撤出危险区。 ⑥进洞实习或参观人员,应先进行有关防治瓦斯安全常识的学习,并遵守 有关防爆安全规定。 瓦斯涌出量及施工通风风量计算: : 瓦斯涌出量分绝对通出量和相对涌出量两种,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QW: 式中 Q Q Q3—— 取样化验时测得的风量值 m3/min; P P P3—— 空气试样中瓦斯含量, %。 qw: 式中 QW——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 n—— 通过 薄 煤层 区 所需的工作日, d; / m i n)(m 1003 3332211   PQPQP W/ t )(m 1440 3A nQq WW  10 A—— 通过 薄 煤层 区 范围的总开挖量, t。 通风风量计算: 隧道穿过含瓦斯煤系地层时,施工通风风量计算除一般隧道的通风有关要求外,还要按瓦斯涌出量计算需要风量( Q),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即: 式中 QW—— 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 C—— 开挖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允许浓度, C=1% K1—— 通风系数,包括瓦斯涌出不均衡和风量备用等因素, K1=~; 瓦斯隧道的防爆工作极为重要,而防爆的关键,除了诸如火源不得进洞、采用防爆机械等措施外,主要还是依靠施工通风。 通风有两个目的,一是冲淡和稀释瓦斯 ;二是防止瓦斯在角隅和洞顶滞留。 前者主要与风量有关,而后者则与风速有关。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规定,当隧道穿过煤层时,其 通风方式应采用压入式 通风 ,现场实际施工中,如出现瓦斯时,可适当增设射流风机加强通风。 隧道 通风的需要。 主扇的通风应达到下列目的: ①洞内工作人员最多时能保证每人每分钟有 4m3 新鲜空气供应。 ②洞内各开挖面同时放炮,应能保证在 30min 内通风完毕,使炮烟浓度稀释到 规定要求 ; ③施工通风的风量应能保证洞内各部位的瓦斯浓度 不超过规定浓度。 ④施工通风系统应能每天 24h 不停地连续运转,在正常运转时,洞内各部位的风速不应小 于最小允许风速。 )3 11 / m i n(m 100 KQKC WW  11 主扇应有同等能力的备用风机。 在施工过程中,尽管已规定了最小风速的限值,断面形状突变处、较大的超挖或坍方处、洞室内以及洞壁很不平齐部位,仍不可避免的地有瓦斯聚积,防止措施如下: 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使巷道壁面尽量平整,达到通风气流顺畅; 及时喷混凝土封堵煤(岩)壁面的裂隙和残存的炮眼,减少瓦斯渗入巷道; 向 瓦斯聚积部位送风驱散瓦斯,一般采用:用高压风管引出高压风驱散局部积聚的瓦斯;用压气引射器驱散瓦斯。 七 、 防止和处理瓦斯燃烧和爆炸的专项技术措施 隧道施工中瓦斯引燃与爆炸的主要原因: ,如在 洞内点火吸烟,爆破器材不良,携带易燃品入内,明火照明等。 ,如 洞内炽热的电灯泡被打碎,电路绝缘不良产生电火花等。 ,受到坑道的阻碍而压缩,燃烧极易转化为爆炸。 放炮也可能导致瓦斯爆炸。 总之, 在隧道施工中应防止火源的存在。 瓦斯防治的 一般技术措施: : : 隧道在掘进过程中, 预防瓦斯燃烧与爆炸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通风以降低瓦斯浓度,使其在允许值之下。 : 在掘进工作面的 前方或两侧钻孔 ,探明是否有断层、裂缝和溶洞及其 12 分布位置、瓦斯贮存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① 排放瓦斯:瓦斯含量不大时,使其自然排放,亦可用风筒或管子将瓦斯引至回风流或距工作面 20m 以外的坑道中,以保证工作面开挖放炮的安全。 当瓦斯量大,喷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时,则可插管排放,当开挖面瓦斯含量较大,而且裂隙多、分布广时,可暂停开挖,封闭坑道抽放瓦斯。 ② 在裂隙小、瓦斯含量小时,可用粘土、水泥浆或其它材料堵塞裂隙,防止瓦斯喷出。 ③ 在开挖工作面前 方接近煤层 3m 以上,向煤层打若干φ 75~ 300mm 的超前钻孔排放瓦斯,钻孔周围形 成卸压带,使集中应力移向煤体深部,达到防止突出的目的。 ④ 水力冲孔。 在进行开挖之前, 使用高压水射流,在突出危险煤层中,冲击若干直径较大的孔洞,使瓦斯解吸和排放, 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 ⑤ 震动性放炮诱导突出。 在 工作面布置较多的炮眼并装较多的炸药,撤出人员后 远距离起爆, 利用爆破时强大的震动力一次揭开具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 ⑥ 深孔松动爆破。 在开挖工作面向煤体深部的应力集中带内布置几个长炮眼进行爆破。 其目的在于利用炸药的能量破坏煤体前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