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场所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 凡进入危险场所其他人员 (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检测人 员 )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 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 《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 (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考《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并送交 XX 部门备案。 ,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 30 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 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 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定期 (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 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 10 检查 (但 每月不少于一次 ),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 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 相关 部门。 ,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 工程 部门向 县或市级 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 十一、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对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防止产生麻痹思想,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 12学时。 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技术水平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未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要求其接受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十二、 施工场区 内 机动车 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场区 范围内行驶、作业的机动车辆,车辆的装备、安全防护装置及附近应齐全有效,车辆的整车技术状况、污染物排放、噪声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企业应建立、健全 施工场区 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车辆应逐台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档案。 施工场区 内机动车辆应在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建立车辆档案,经劳动行政部门对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核发牌照,并进行年度检验。 车辆驾驶人员需参加劳动行政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厂矿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证》。 企业 施工场区 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应符合原劳动部《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车辆应符合其 《 安全技术要求 》。 生产场所及设备安全措施 11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规定、标准,为职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劳动条件和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生产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人行道、车道应平坦畅通,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 在生产场所内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紧急通道和出入口应设指示牌。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化学危险品应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 企业不得将生产作业场所、仓库与职工宿舍混为一体,生产作业场所、仓库严禁住人。 企业的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 1)生产设备 必须进行正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 ( 2)发生强烈噪音或震动的生产过程及设备,应采取隔噪、隔震、屏蔽等有效防护措施,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应符合《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的规定》; ( 3)各类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电气设备要绝缘良好,其金属外壳必须具有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在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 4)企业对可能发生职业中毒、人身伤害或其它事故的,应视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并定期检查更换。 十三、 安全生产费用 管理 制度 按照国家规定,提取 工程计量款 的 1%作为 本项目 的安全 生产 费用;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及为满足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 而进行的整改。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项目计取、确保需要、企业统筹、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 财务应将安全费用纳入 项目 财务计划, 做到专户存储,专户核算,保证专款专用,并督促其合理使用。 12 安全费用应当用于以下安全生产事项: 1) 安全技术措施工程 建设。 2) 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 3)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4)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5)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6)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7)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 主要是指:是指 施工现场、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通风、防晒、防火、灭火、防爆、消毒、 防潮、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8)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和监控支出。 9) 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10) 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企业安全员应建立安全费用台帐,记录安全生产费用的费率、数额、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 安全工作结束,多余的安全 生产费用纳入财务,由主办会计管理。 项目 经理对安全生产费用全面领导。 审批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投 入计划、经费使用报告、安全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年度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