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6.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电池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学能 转变为 电能 的装置。 )两个 活动性不同 的电极 (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导体 )。 (2)将电极插入 电解质 溶液 (或熔融电解质 )中。 (3)用导线连接电极构成 闭合回路 (或两电极接触 )。 (4)能自发进行的 氧化还原 反应。 单液原电池 双液原电池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 2、破续表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 片 铜 片 电极反应 2 2反应类型 氧化 反应 还原 反应 电子流向 由 锌 片沿导线流向 铜 片 ( 由 负 极流向 正 极 ) 离子迁 移方向 阴离子向 负极 迁移 ; 阳离子向 正极 迁移 电池反应 Z n+ C C u( 或 Z n+ C u Z + C u) 两类装置 的不同点 还原剂 氧化剂 接接触 , 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又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造成能量损耗 氧化剂 直接接触 , 仅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避免了能量损耗 ,故电流稳定 , 持续时间长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 3、一 点突破自主巩固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可以形成原电池的是 B , 并写出形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及电极反应。 正极 : 2 A g + +2e - 2 负极 : 2e - + ; 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 负 极移动 , 阳离子向 正 极移动 , 形成电流。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极的判断 方法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注意 :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应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而不能简单地依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判断。 如 不活泼的 作负极 ; 4、)构成的原电池 ,不活泼的 作负极。 即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不仅要分析电极的活动性 ,还要考虑到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例 1(2015天津理综 )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甲池 的 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原电池反应为 Z n + C u S O 4 Z n S O 4 + C u。 极作正极 ,+ 在正极得电子 , 发生还原反应 ,A 项错误 ; 由于两半池中的阴离子 S O 42 故 c (S O 42 -) 都不变 ,B 项错 5、误 ; 甲池中由于生成 + , 而乙池中 + + 2 e - C u , 则乙池中的 C u S O 4 部分变为 Z n S O 4 ,导致乙池中溶液总质量变大 ,C 项正确 ; 阴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D 项错误。 答案解析关闭C c ( S O 42 - )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归纳总结 : 原电池中的 “三 ”个方向 “两 ”个反应(1)电子流向 :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 (2)电流方向 :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 (3)离子的迁移方向 :电解质溶液中 ,阴离子向负极迁移 ,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当有离子交换膜 6、时则只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移向另一极保持电荷守恒。 (4)正极反应 :还原反应。 (5)负极反应 :氧化反应。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跟踪训练1.(2015湖北武汉调研 )如图所示 ,杠杆 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 ,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 ,然后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 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 ( )均为 均为 端高 ;杠杆为绝缘体时 ,端低 ;杠杆为绝缘体时 ,端高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当杠杆为绝缘体时 ,A 端铜球无变化 ,B 端铁球与溶液反应 F e + C u 2+ C u + F e 2+ , 生成的铜附着在 7、铁球上使铁球质量增加 , 导致 A 端高 ,B 端低 ; 当杠杆为导体时 , 形成原电池 , 铁球是负极 : F e - 2e - + , 铜球是正极 :+ + 2 e - C u , 所以 A 端低 ,B 端高。 答案解析关闭C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2 . ( 201 5 河北正定模拟 ) 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 ( 或低毒 ) 、无污染 , 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 , 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焦点。 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S 4Mg x S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放电时 正极迁移 B 8、.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S 4 C. 充电时 S 4 发生氧化反应 D.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xM g - 2案解析解析关闭答案解析关闭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一 点突破3.(2015江苏南京、盐城模拟 )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 ,图中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可用 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极为该电池的负极 极附近溶液的 小 极反应式 : C 6 H 10 O 5 + 7 H 2 O - 24e - 6 + 24 H + D. 中间室 : 移向左室 , 移向右室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图示可知左侧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 右侧 N O 3- 发 9、生还原反应 : 2 N O 3- + 6 H 2 O + 1 0 e - N 2 + 1 2 O H - , 故 a 电极为负极 ,b 电极为正极 , 电极附近 高 ; 电池工作时阳离子 向正极室 , 即右室移动 , C l - 向负极室 , 即左室移动。 答案解析关闭C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二 )一次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负极 ( , 电极反应式 : Z n+2 O H - - 2e - Z H 2 O。 正极 ( M n O 2 ), 电极反应式 : M n O 2 + 2H 2 O + 2 e 10、 - 2 + 2。 总反应 : Z n + 2 +H 2 O Z M n ( 2。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二 点突破(2)二次电池 (以铅蓄电池为例 ): . 放电时的反应。 负极反应 : S - 2 4 ; 正极反应 : 2 ( s ) +4 H+( +S ( +2 4 ( s ) +2 H 2 O ( l ); 总反应 : s ) + P b O 2 ( s ) +2 H 2 ( 2 4 ( s ) +2 H 2 O ( l )。 . 充电时的反应。 阴极反应 : 4 + 2 S ; 阳极反应 : 4 + 2H 2 O - 2b 11、O 2 +4 H+S ;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二 点突破 总反应 : 2 P b S O 4 ( s ) + 2 H 2 O ( l ) s ) + 2 ( s ) + 2H 2 (。 ( 3 ) 燃料电池 : 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 , 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式 2H 2 - 4H 2 + 4 O O 正极反应式 O 2 + 4H+ 4 O O 2 + 42 H 2 O 4O 2H 2 +O 2 2H 2 O )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 增大 ,例如六单元 12、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二 点突破(3)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 正 极而得到保护。 例如 ,保护铁制输水管或钢铁桥梁 ,可用导线将其和一块锌块相连 ,使 极。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设计原电池时要紧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首先要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 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 ,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负极就是失电子的物质 ,正极用比负极活动性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 ,如石墨 )及电解质溶液。 第六单元第 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热点题型考点二 点突破自主巩固 已知电极材料 : 铁、铜、银 、石墨、锌、铝 ; 电解质溶液 : C u C l 2溶液、 N a O H 溶液、盐酸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 ) 电工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 “ 铜接铝 , 瞎糊弄 ” , 所以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 说明原因 : 铜铝接触 ,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