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内容摘要:

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25 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和电子系统线路的反击,应符合下列 规定: 4 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 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 I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 5 当 Yyn0 型或 Dyn11 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独自敷设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应在母线上装设 I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 冲击电流值应取等于或大于 ;当无线路引出本建筑物时,应在母线上装设Ⅱ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大于或等于 5KA。 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大于 25m。 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时,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25M。 当电源采用 TN 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 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 TNS 系统。 26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JGJ162020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 雷 建筑物: 100M 的建筑物; ; 堂 ;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 型 博展建筑物;特大 型、大型铁路旅客站 ; 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 国 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 、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且 装有大 量 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 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符合下列 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队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 案 馆; 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19 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 和高度超过 50m 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且小于或等于 的部、省级 27 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且小于或等于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 建筑 物; 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 20m 的建筑物; 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在平 均 雷暴日大于 15d/a 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 15m 的烟囱 、水 塔 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 日 小于或 等于 15d/a 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 20m 的 烟 囱 、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当采用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单根钢筋或 圆 钢 作 为防雷装置时,钢 筋 或 圆 钢的直径不应小于 10mm。 采用 TNCS 系统时,当保护 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 包括配线用的钢导管及金属线 槽 在内的外 界 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 PEN 导体。 PEN 导体必须与 相 导体具有相同的绝 缘 水平。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2422020 建筑高度为 100m 或 35 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年预计雷击次 28 数在于 的住宅建筑 ,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建筑高度为 50m~100m 或 19 层 ~34 层 的 住 宅建筑和 年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 等 于 且小于或 等于 的 住宅 建筑, 应按不低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29 第三篇 建筑防火 住宅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居住建筑单 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650 ㎡ ,或任一住户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 ,该建筑单元每层安全出口不应 少于2 个。 当 通廊式非住宅 类 居住建筑 超 过表 规定 时 ,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设置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 2 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 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其他形 式的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 6 层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 ㎡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 乙 级防 火 门、窗时,可不设置 封 闭 楼 梯间。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当住宅中的电梯井与疏散楼梯相邻布置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 户 门采 用乙 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当电梯直通住宅楼层 下 部 的 汽车 库 时,应设置电梯候 梯 厅并采用防火分 隔措施。 表 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可设置 1 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耐火等级 最多 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 面积 ( ㎡ ) 人 数 一、二级 3 层 5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100 人 三级 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30 四级 2 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 人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 2020 年版)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 , 每 层不超过 8 户、建筑面积不超过 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 散楼梯 ,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 ,户门为甲级防火门 ,窗间墙宽度 ,窗槛墙高度大于 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 超过十八层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 ,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廊连通 (屋顶可以不连通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上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 ,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 ,窗间墙宽度 ,窗槛墙高度大于 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 住 宅 设 计 规 范 GB500962020( 修订 , 代替 住 宅 设 计 规范 GB500961999,2020 年版 ) ,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 时 ,该住宅单元每层安 31 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 ,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 大于 650 ㎡ ,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闻大于 10m 时 ,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两个安全口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 向开户 . 住户的公共出入口与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 当发生火警时 ,疏散通道上和出入口中处的门禁应能集中解除或能从内部手动解锁 . 安 全 疏 散 宽 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 ,建筑中的疏散走道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 安全出口 ,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不超过 6 层的单元式住宅 ,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 ,最小净宽度不宜 小于 1m. 高层民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20 年版 )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 ,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 计 32 算。 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 ,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 人不小于 计算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的规定 . 表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 (m) 高层建筑 每人外门的净宽 走道净宽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医院 居住建筑 其他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 ,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 . 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 ,且不宜小于。 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 ,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 ,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 .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 . 疏散出口的门 内 ,门外 范围内不应设踏步 ,且门必须向外开 ,并不应设置门槛 .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计算 ,各层人数不相等时 ,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 ,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 33 小于表 的规定 . 表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m) 高层建筑 医院病房楼 居住建筑 其他建筑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 避 难 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20 年版 ) 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公共建筑 ,应设置避难层 (间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 ,同层错 位 或上下层断开 ,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 ,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 ,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照度不应低于 . 4 建 筑 构 造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52020 建筑幕墙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34 1. 窗槛墙、 窗间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当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时 ,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材料。 2. 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幕墙 ,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高度不低于 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幕墙与每层楼板 ,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电缆井 ,管道井 ,排烟道 ,排气道 ,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 ,应分别独立设置。 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 建筑内的电缆井 ,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 材料封堵 . 建筑内的电缆井 ,管道井与房间 ,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20 年 版 ) 建筑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窗槛墙 ,窗间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当外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时 ,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 无窗槛墙或窗槛墙高度小于 的建筑幕墙 ,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高度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 35 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 ,隔墙处的缝隙 ,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 ,通风 ,空调机房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部位隔开 .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 ,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 ,乙 ,丙类液体管道 ,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 ,电线等 .电梯井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 ,不应开设其他洞口 .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 电缆井 ,管道井 ,排烟道 ,排气道 ,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 ,应分别独立设置。 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不燃烧体。 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 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 ,其电缆井 ,管道井应每隔2~3 层在楼板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 ,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 电缆井 ,管道井与房间 ,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 ,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 屋顶 、 闷顶和建筑缝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位于墙 ,楼板两侧的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之间的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 36 防烟 ,排烟 ,采暖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 ,在穿越隔墙 ,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20 年版 ) 屋顶采用金属承重结构时 ,其吊顶 ,望板 ,保温材料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应采用外包敷不燃烧材料或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放 ,并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规定的耐火极限 ,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20 年版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