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xx简称新锅规概述内容摘要:
不得小于 50mm,颈部高度不应当超过 50mm; (5)炉墙上椭圆形人孔一般应当不小于 400 450mm,圆形人孔直径一般应当不小于 450mm,矩形门孔一般应当不小于 300 400mm。 注 31:若由于结构原因颈部或者孔圈高度超过本规程 规定,孔的尺寸应当适当放大 锅炉钢结构 基本要求 支承式和悬吊式锅炉钢结构的设计应当符合 GB/T 22395《锅炉钢结构设计规范 》的要求 平台、扶梯 操作人员立足地点距离地面 (或者运转层 )高度超过 2020mm 的锅炉,应当装设平台、扶梯和防护栏杆等设施。 锅炉的平台、扶梯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扶梯和平台的布置应当保证操作人员能够顺利通向需要经常操作和检查的地方 ; (2)扶梯、平台和需要操作及检查的炉顶周围 设置的 栏杆、扶手 以及 挡脚板 的高度应当满足相关规定; (3)扶梯的倾斜角度以 45176。 ~ 50176。 为宜。 如果布置上有困难时,倾斜角度可以适当增大 ; (4)水位表前的平台到水位表中间的铅直高度宜为 1000~ 1500mm 直流电站锅炉特殊规定 ( 1)直流电站锅炉应当设置启动系统,容量应当与锅炉最低直流负荷相适应。 ( 2)直流电站锅炉采用外置式启动(汽水)分离器启动系统时,隔离阀的工作压力应当按照最大连续负荷下的设计压力考虑,启动(汽水)分离器的强度按照锅炉最低直流负荷的设计参数设计计算;采用内置式启动(汽水)分离器启动系统时,各部件的强度应当按照锅炉最大连续负荷的设计参数计算。 ( 3)直流电站锅炉启动系统的疏水排放能力应当满足锅炉各种启动方式下发生汽水膨胀时的最大疏水流量; ( 4)直流电站锅炉水冷壁管内工质的质量流速 在任何运行工况下都应当大于该运行工况下的最低临界质量流速 4 制造 基本要求 (1)锅炉制造单位应当取得相应产品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锅炉产品制造,锅炉制造单位对出厂的锅炉产品性能和制造质量负责; (2)锅炉用材料 下料或者坡口加工、受压元件加工成形后不得产生有害缺陷,冷成形应当避免产生冷作硬化引起脆断或者开裂,热成形应当避免因成形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而造成有害缺陷 胀接 胀接工艺 制造单位应当根据锅炉设计图样和试胀结果制定胀接工艺规程。 胀接前应当进行试胀。 在试胀中,确定合理的胀管率。 需要在安装现场进行胀接的锅炉出厂时,锅炉制造单位应当提供适量同牌号的胀接试件 胀接管子材料 胀接管子材料宜选用低于管板硬度的材料。 若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应当进行退火处理。 管端退火不得用煤炭作燃料直接加热,管端退火长度不应当小于 100mm。 胀管率计算方法 内径控制法 当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应当控制在 1%~ %范围内。 胀管率按照公式 (41)计算。 (41) %100]12[ 1 d tdH n 式中: nH — 胀管率, %; 1d — 胀完后的管子实测内径, mm; t — 未胀时的管子实测壁厚, mm; d — 未胀时的管孔实测直径, mm。 外径控制法 当采用外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控制在 1%~ %范围内。 胀管率可以按照公式 (42)计算: %100d dDH W (42) 式中: WH — 外径控制法胀管率, %; D — 胀管后紧靠锅筒外壁处管子的实测外径, mm; d — 未胀时的管孔实测直径, mm 管子壁厚减薄率控制法 (1)在胀管前的试胀工作中应当对每一种规格的管子和壁厚的组合都进行扭矩设定; (2)扭矩设定是通过试管胀进试板的管孔来实现的,试管胀接完毕后,打开试板,取出试管测量管壁减薄量,然后计算其管壁减薄 率,管子壁厚减薄率一般应当控制在 10%~ 12%范围内,扭矩设定完毕后,应当将扭矩记录下来,并且将其应用于生产;胀接管子壁厚减薄率应当按照公式 (43)计算: %10 0 胀接前管壁厚 胀接后管壁厚胀接前管壁厚壁厚减薄率 (43) (3)为保证胀管设备的正常运行,在生产中每班工作之前,操作人员都应当进行一次试胀,同时检验部门应当核实用于生产的扭矩是否与原设定的扭矩完全相同 胀接质量 (1)胀接管端伸出量以 6mm~ 12mm 为宜,管端喇叭口的扳边应当与管子中心线成 12176。 ~ 15176。 角,扳边起点 与管板 (锅筒 )表面以平齐为宜; (2)对于锅壳锅炉,直接与火焰 (烟温 800℃以上 )接触的烟管管端应当进行 90176。 扳边,扳边后的管端与管板应当紧密接触,其最大间隙不得大于 ,且间隙大于 的长度不得超过管子周长的 20%; (3)胀接后,管端不应当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斜等缺陷;在胀接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查胀口的胀接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胀接记录 胀接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检查和测量结果,做好胀接记录,以便于计算胀管率和核查胀管质量 胀接水压试验 胀接全部完毕 后,应当进行水压试验,检查胀口的严密性 焊接 焊接操作人员管理 (1)焊接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操作人员 (以下简称焊工 ),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考试,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才能在有效期内从事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2)焊工应当按照焊接工艺规程或者焊接工艺卡施焊并且做好施焊记录; (3)锅炉受压元件的焊缝附近应 当 打焊工代号钢印 ,对不能打钢印的材料应当有焊工代号的详细记录; (4)制造单位应当建立焊工技术档案,并且对施焊的实际工艺参数和焊缝质量以及焊工遵守工艺纪律情 况进行检查 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应当符合 JB/T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并且满足本条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范围 锅炉产品焊接前, 施 焊单位 应当 对下列焊接接头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 (1)受压元件之间的对接焊接接头 ; (2)受压元件之间或者受压元件与承载的非受压元件之间连接的要求全焊透的 T 形接头或者角接接头 试件 (试样 )附加要求 ( 1) A 级锅炉锅筒的纵向及集箱的纵向焊缝, 当板厚大于 20mm、 小于或等于 70mm 时,应当从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试板) 上沿焊缝纵向切取全焊缝金属拉力试样一个;当板厚大于 70mm 时,应当取全焊缝金属拉力试样 2个。 试验方法和取样位置可以按照 GB/T 2652《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执行。 ( 2) A 级锅炉锅筒,合金钢材料集箱类部件和管道,如果双面焊壁厚大于或者等于 12mm(单面焊壁厚大于或者等于 16mm)应当做焊缝熔敷金属及热影响区夏比 V型缺口室温冲击试验; ( 3)焊接试件的材料为合金钢时, A级锅炉锅筒的对接焊缝,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或者壁温大于 450℃的集箱类部件、管道的对接焊缝, A级锅炉锅筒、集箱类部件上的 管接头的角焊缝,在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当进行金相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附加要求 ( 1) 全焊缝金属拉力试样 的 试验结果应当满足母材规定的抗拉强度 Rm或者屈服强度 ; ( 2)金相检验发现有裂缝、疏松、过烧和超标的异常组织之一者,即为不合格;仅因有超标的异常组织而不合格者,允许检查试件再热处理一次,然后取双倍试样复验(合格后仍须复验力学性能),全部试样复验合格后才为合格 焊接工艺评定文件 (1)施焊单位应当按照产品焊接要求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编制用于评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 (PWPS),经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合格,形成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制订焊接工艺规程 (WPS)后才能进行焊接; (2)焊接工艺评定完成后,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规程应当经过制造单位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存入技术档案,保存至该工艺评定失效为止,焊接工艺评定试样至少应当保存 5 年 焊接作业 基本要求 (1)受压元件焊接作业应当在不受风、雨、雪等影响的场所进行,采用气体保护焊施焊时应当避免外界气流干扰,当环境温度低于 0℃时应当有预热措施; (2)焊件装配时不得 强力对正,焊件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后才能进行焊接。 氩弧 焊打底 下列部位应当采用 氩弧 焊打底: (1)立式锅壳锅炉下脚圈与锅壳的连接焊缝; (2)有机热载体锅炉管子、管道的对接焊缝; (3)油田注汽 (水、油 )锅炉管子的对接焊缝。 (4)A级高压以上锅炉,锅筒和集箱、管道上管接头的组合焊缝,受热面管子的对接焊缝、管子和管件的对接焊缝,结构允许时应当采用氩弧焊打底 受压元件对接 (1)锅筒 (锅壳 )纵、环缝两边的钢板中心线应当对齐,锅筒 (锅壳 )环缝两侧的钢板 不等厚时,一般应当采用中心线对齐,也允许一侧的边缘对齐; (2)名义壁厚不同的两元件或者钢板对接时,两侧中任何一侧的名义边缘厚度差值若超过本规程 规定的边缘偏差值,则厚板的边缘应当削至与薄板边缘平齐,削出的斜面应当平滑,并且斜率不大于 1:3,必要时,焊缝的宽度可以计算在斜面内,参见图 41; 图 41 不同厚度钢板 (元件的对接 ) 焊缝边缘偏差 锅筒 (锅壳 )纵、环向焊缝以及封头 (管板 )拼接焊缝或者两元件的组装焊缝的装配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 1) 纵缝或者封头 (管板 )拼接焊缝两边钢板的实际边缘偏差值不大于名义板厚的 10%,且不超过 3mm;当板厚大于 100mm 时,不超过6mm; ( 2) 环缝两边钢板的实际边缘偏差值 (包括板厚差在内 )不大于名义板厚的 15%加 1mm,且不超过 6mm;当板厚大于 100mm 时,不超过(a)纵缝 (b)环缝缝 δ — 名义边缘偏差; t1— 薄板厚度; t2— 厚板厚度; L— 削薄的长度 10mm; ( 3)不同厚度的两元件或者钢板对接并且边缘已削薄的,按照钢板厚度相同对待,上述的名义板厚指薄板;不同厚度的钢板对接但不带削薄的,则上述的名义板厚指厚板 内径差和棱角度 锅筒 (锅壳 )的任意同一横截面上最大内径与最小 内径之差不应当大于名义内径的 1%。 锅筒 (锅壳 )纵向焊缝的棱角度应当不大于 4mm 焊缝 返修 ( 1)如果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经过检测发现存在超标缺陷,施焊单位应当找出原因,制订可行的返修方案,才能进行返修; ( 2)补焊前,缺陷应当彻底清除。 补焊后,补焊区应当做外观和无损检测检查。 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元件,补焊后应当做焊后热处理; ( 3)同一位置上的返修不宜超过 2次,如果超过 2次,应当经过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返修的部位、次数、返修情况应当存入锅炉产品技术档案 热处理 需 要进行热处理的范围 (1)碳 素 钢受压元件,其 名义壁厚 大于 30mm 的对接接头 或者 内燃锅炉的筒体或者管板的 名义壁厚 大于 20mm 的 T形接头,应当进行焊后热处理 ; (2)合金钢受压元件焊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厚度界限按照 有关标准 规定 执行; (3)除焊后热处理以外,还应当考虑冷、热成形对变形区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元件使用条件等因素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设备应当配有自动记录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曲线的装置,测温装置应当能够准确反映工件的实际温度 热处理前的工序要求 需要焊后热处理的受压元 件应当在焊接(包括非受压元件与其连接的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并且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后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前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及图样要求编制热处理工艺,对需要进行现场热处理的情况,应当提出具体现场热处理的工艺要求。 焊后热处理工艺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异种钢接头焊后需要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时,其温度应当不超过焊接接头两侧任一钢种的下临界点 Ac1 ; (2)焊后热处理宜采用整体热处理,如果采用分段热处理则加热的各段至少有 1500mm 的重叠部分,并且伸出炉外部分有绝热措施; (3)补焊和 环缝局部热处理时,焊缝和焊缝两侧的加热宽度应当各不小于焊接接头两侧钢板厚度 (取较大值 )的 3倍或者不小于 200mm 热处理记录 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应当详细记录热处理规范的各项参数。 热处理后有关责任人员应当详细核对各项记录指标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热处理 后的工序要求 已经过热处理的锅炉受压元件,应当避免直接在其上焊接元件。 如果不能够避免,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焊后可以不再进行热处理: (1)受压元件为碳素钢或者碳锰钢材料; (2)角焊缝的计算厚度不大于 10mm; (3)按照评定合格的 焊接工艺施焊; (4)应当对角焊缝进行 100%表面无损检测 焊接检验及相关检验 锅炉受压元件及其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通球试验、化学成分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验、水压试验等 受压元件焊接接头外观检验 受压元件焊接接头 (包括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焊接的接头 )应当进行外观检验,至少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焊缝外形尺寸应当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2)对接焊缝高度应当不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当平滑过渡,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夹渣、弧坑和气孔; (3)锅筒 (锅 壳 )、炉胆、集箱的纵、环缝及封头 (管板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xx简称新锅规概述
相关推荐
198. 夏热冬冷地区:合肥、长沙 199. 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200. 温和地区:昆明 201. 夏至日的赤纬角为 23176。 27′;冬至日为 23176。 27′ 202. 场地设计一般需要取得的气温资料有: 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常年绝对最低气温 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 203. 总平面布置时必须满足规划要点有: 用地红线范围的建 筑高度限制;退让距离;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1928 年夏天,军长孙殿英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豪华富丽的东陵慈禧墓,他要趁军阀混战的机会开墓盗宝,发笔横财。 经过两三个月的挖掘,奉命开墓的官兵终于打开了慈禧墓。 进入墓室后,一片富丽堂皇,尤其是慈禧旁边的一个精致的烟盒,里面还装着上等的鸦片。 旅长韩大宝顿时烟瘾大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它几口,可刚把火柴一划,突然间卷起一片火光,墓室爆炸了,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
1、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凯库勒是德国化学家, 19 世纪中期,随着石油、炼焦工业的迅速发展,有一种叫做 “ 苯 ” 的有机物的结构成了许多化学家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凯库勒就是其中的化学家之一。 为了探求谜底,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起来就忘记了休息,黑板、地板、笔记本,甚至是墙壁上,到处都是他写下的化学结构式,但一直没有什么结果。 18 65 年,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
1、知识网络 1. 化学能与热能 2 化学能与电能 3 化学反应速率 4 化学平衡 专题突破 专题一 化学能与热能 专题归纳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吸热或放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学习,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 ( 1) 熟记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各有哪些类型; ( 2 ) 掌握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
、资料查询及技术计算、模拟试验等等。 7 (三)、现场勘察 资料搜集 ( 1)物证搜集; ( 2)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 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有关事实; ( 4)证人材料搜集。 实物拍照 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人体拍照。 现场绘图 根据事故的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制出下列示意图。 事故全貌摄影 事故图 清理事故现场 (四)、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和责任
案广珠铁路某标段跨公路桥梁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说明、工程概况、危险源识别及评价第一节 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㈠、《建设工程安全 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3号);㈡、《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屏疯讥孤计侥隶料威弗为女狭爷廓刹贝滇囱署檄颜秦佐跃纵症送肖助法沾委降枣径矫狠狐瞥进躬代耿胚舀陪抒粉先龟鞍甄矩亭葛瞄雀佯愁湛烁壹僳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