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必修二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ppt课件内容摘要:

1、知识网络 1. 化学能与热能 2 化学能与电能 3 化学反应速率 4 化学平衡 专题突破 专题一 化学能与热能 专题归纳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吸热或放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学习,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 ( 1) 熟记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各有哪些类型; ( 2 ) 掌握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1) 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和 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 2) 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 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 2、形式表现,即为放热或吸热。 如果二者能量比较接近,则放热或吸热不明显。 2 吸、放热与能量的关系 热量变化放热反应 “ 释放 ” 能量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 生成物吸热反应 “ 储存 ” 能量本身具有的能量:反应物 0 ) , X C ( H 0。 A B H 0 ,说明系统的能量增加,即 X 具有的能量大于 A 、 B 能量总和; X C 中, H A 、 B 能量总和 C 具有的能量。 各项中符合此条件的只有 D 项。 【 答案】 D 例 3 ( 2 015 试题调研 ) 通常人们把拆开 1 m 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能量 3、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O H H H C 键能 k J/ m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已知 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 ( 填 “ ” 或 “ A l ;而在碱性溶液中, 应, 对稳定,所以, 线后放入N 液中, 负极, 正极。 同理, N 液组成原电池, 负极。 又如, 连,浸入稀 负极,浸在浓 u 作负极 ( F e 钝化 )。 ( 2) 原电池的负极质量 一般是减轻 ( 如干电池 ) 或不变 ( 如燃料电池 ) ,但铅蓄电池放电时 极上生成 4,负极质量是增加的 4、。 例 6 ( 2 015 山东淄博高一检测 ) 由 作一段时间后,锌片的质量减少了 6.5 g。 请完成下列填空: ( 1) 原电池的 _ _ 极生成氢气 _ _ ( 标准状况 )L ,此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 ( 2) 已知 1 m 气完全燃烧放出 28 5.8 k J 的热量。 将 ( 1) 中获得的氢气燃烧,可以得到 _ _ _k J 的热量。 ( 3) 若将 电解质溶液改为硫酸铜溶液,当电池输出相同的电量时,电池两极的质量差为 _ ( 已知初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 )。 正 2 0 m o l 2 8 1 2 g 【解析】 ( 1) Z n 是负极,铜是正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 5、应为 2e= =Z , 所以当锌片质量减少6.5 g 时,恰好有 0.1 m Z n 溶解,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 m 由正极的电极反应 2H 2e= =知,通过 0.2 m 子时产生 m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 24 L。 ( 2 ) 由于 1 m 85.8 k J 的热量,则 m . 1 285 .8 k J k J。 ( 3) 若将电解质溶液改为 C 正极上会析出铜,电极反应为 2e= =当通过 0.2 m 子时,析出铜的物质的量是 0. 1 m 质量是 6.4 g ,而负极减少的质量是 6.5 g ,故两电极的质量差为 6.5 g 6.4 g 12.9 g。 例 7 6、( 2 015 新题调研 ) 在由铜片、锌片和 200 m L 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 ( 标准状况 )酸恰好用完。 计算: ( 1) 消耗锌的质量。 ( 2)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 3) 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当放出 L ( 标准状况 ) H完全反应。 =Z 2e65 g 1 m 22. 4 L 2 m m ( Z n) n ( L n (e) 65 1 m 2 m em ( Z n) g n ( m n (e) m c (n m m L 【答案】 ( 1 ) g ( 2) m ( 3 ) m L 专题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 7、的限度 专题归纳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将化学反应速率融合在化学平衡、实验和计算中考查同学们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 由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限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所以这方面的综合题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问题,要注意用 “ 浓度 ” 变化来表示,比较速率大小时要统一单位且转化为同一物质的数据。 解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有关题目,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和理解各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涵和 v 正 v 逆 的含义 8、。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或图表问题,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能对比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规律或图像的特殊点、变化趋势等作出正确判断。 典例精析 例 8 ( 2 015 南京高一检测 ) 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X 、 Y 、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开始到 10 s ,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m L 1s 1B 反应开始到 10 s ,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0. 79 m L 1C 反应开始到 10 s , Y 的转化率为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 ( g ) Y ( g )Z ( g ) 【解析 9、】 由图示可知,在 10 s 内 X 、 Y 、 Z 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为 m m m 故反应方程式应为 X Y2Z ;Z 的反应速率为 v ( Z ) m 10 s m L 1s 1; X m m L 1; Y m m 100 % 79. 0%。 【答案】 C 例 9 ( 多选 ) 下列各项中,可以说明 2H I ( g ) g ) g )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 n m o l H I B 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 2 个 H I 键断裂 C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 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E 温度和体积一定 10、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F 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G 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体积恒定不变 【解析】 选项 正误 理由 A 生成 n m 成 n m H I 表示逆反应速率,但 v ( 正 ) v ( 逆 ) B H H 键断裂表示逆反应速率、 2 个 H I 键断裂表示正反应速率,能判断 v ( 正 ) v ( 逆 )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故 T 和 V 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 T 和 V 一定时,某 c 生 不变表示各组分的含量不变 E 混合气体的颜色是 g ) 的浓度决定的,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说明 c (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 11、F 反应中, m 总 不变, n 总 不变, Mm 总n 总, M无论是在反应中还是达到平衡后,都是定值,故 M不能作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 G T 和 p 一定, n 混 不变,故 V 不变,即混合气体的体积是一个常数 【答案】 B D E 例 10 ( 2015 经典习题选萃 )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 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 B 、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N 的浓度是 M 的浓度的 2 倍 【解析】 设容器容积为 1 L ,由图中曲线的走向和交点可知,在 c ( 12、N ) 6 m L 1, c ( M ) 3 m L 1,即 N 的浓度是 M 的浓度的 2倍; M 和 N 的反应混合物在 接下来 N 的浓度继续减小, M 的浓度继续增大,所以 逆的反应速率不相等,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M ;在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 D 【点拨】 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常以图像题的形式出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能出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压强 、时间等。 这类问题要按 “ 一看、二想、三判断 ” 这三个步骤解答。 “ 一看 ” 看图像 1. 看坐标轴: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 2. 看线:弄清线的走向、趋势; 3. 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曲线的折点、交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4. 看量的变化:弄清是物质的量的变化、浓度的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 二想 ” 想规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