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摘要: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九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节日焰火燃烧钢铁生锈牛奶变质溶 洞 钟 乳 石 的 形 成【 实验 11) 】操作:管 斜夹 在 铁架台 上。 象: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 实验 12) 】操作: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硫酸铜晶体)放在 研钵 内,用 研杵 研碎。 现象: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 实验 13) 】操作: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 象: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 都有 蓝色沉淀 生成。 【 实验 2、 14) 】操作: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 紧 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 里。 现象:泡 产生。 浊。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 新 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二氧化碳气体等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 ,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的蓝色粉末溶液中有蓝色沉淀出现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变小、 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无无有有一、实验( 1)和实验( 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 3)和实验( 4)有什么共同 3、特征。 三、实验( 1)( 2)与实验( 3)( 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成 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 能量变化 (吸热、放热、发光等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观察 别 :系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 一定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 不一定 发生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 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且放热。 4、种变化是 ( )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成白色固体 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 等。 如物质的 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 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而 变化 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 性质 往往用 “能”“难”“易”“会”“就”“可” 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 变化 往往用 “已经”“了” 等过去时或 “在” 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 5、燃烧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是物理性质, 决 定 变 化反 映例: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决定反映决定反映【 实验 1作:气瓶 氧气和一 集气瓶 二氧化碳气体。 一闻气味。 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现象:味的气体。 试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质的区分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练习:1.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较好的纯金属之一。 呈紫红色光泽;熔点为 1 ;沸点为 2 567 ;密度 8.9 g/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但含杂质时则导电性大受影响;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在潮湿的空气里表面可生成一层绿色物质,俗称铜绿;高温时可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 铜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 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铜的物理性质有:铜的化学性质有: 、 、练习: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可看到钠在水面迅速移动,嘶嘶作响,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渐渐缩小,直至消失。 据此判断:钠的物理性质有:硬度: , 密度:。 熔点: , 颜色:。 化学性质有:该金属能够与 发生反应,该反应属于 (放热或吸热)反应。 较 小 比煤油大而比水小较 低 银 白 色水 放 热。(人教版)2016年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