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内容摘要:
楼板或地面以上时,其净空高度不宜小于 2020mm;当布置在楼板下面时,与梁、板间的净距应不小于 300mm。 4. 1. 16 接人炉烟混合室的冷炉烟管道、热风调温管道,宜与炉烟混合室气体出口方向取得一致;当布置有困难时,可斜接入 炉烟混合室,但其夹角宜小些。 4. 1. 17 给煤管、回粉管、干燥剂再循环管和防爆门短管应接入磨煤机进口炉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18/98 烟干燥管内,与耐火材料的内壁齐平。 给煤管接入磨煤机进口干燥管 (包括抽炉烟的干燥管 )的位置,应避免燃煤落入该管道的水平段内。 4. 1. 18 根据厂房条件,对钢球磨煤机和风扇式磨煤机进口垂直干燥段的高度宜布置得高一些。 4. 1. 19 风门及其传动装置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风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或传动装置的设置。 2 电动、气动传动装置或远方传动装置的风门,有条件时应尽 量布置在热位移较小的管段上,以便传动装置可固定设置;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免布置在热位移较大的管段上时,其传动装置应设置在风门所在管段、管段平台或风门门框上。 3 串联装设和布置在异形管段附近的风门挡板应能完全开启,且不妨碍装设传动装置。 4 如需同时进行配合操作手动风门的,其风门的传动装置宜集中布置。 5 经常操作的手动风门的传动装置,宜布置在便于操作的地方。 6 为避免伺服机传动装置的有关设备受水、汽和高温的影响,风门的布置应予创造必要的条件。 7 传动装置 的设备,应注意避免对通道的影响。 4. 1. 20 风门的操作手轮呈水平布置时,手轮面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 900mm;当垂直布置时,手轮中心与操作层的距离宜为 900mm~1200mm。 当手轮位于操作平台以外时,手轮面或手轮中心与平台栏杆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 当几只手轮并列布置时,手轮轮缘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150mm。 4. 1. 21 再生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道和进口冷风道,宜装设除灰孔。 当设有冲洗装置时,烟道和冷风道应有 0. 05 的放水坡度,坡向烟道的放灰斗或最低处,并设放灰水管。 4. 1. 22 防爆门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并符合 9. 6的要求: 1 防爆门应设置在靠近被保护的设备或管道上,其爆破口位置应便于监视和方便维修;在制粉系统管道上,防爆门宜装在弯管方向的外侧。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19/98 2 膜板式防爆门宜向上,膜板倾斜或水平布置;室外安装时,膜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 10176。 重力式防爆门宜向上,门板水平或倾斜布置;室外安装时,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 10176。 ,不大于 45176。 3 防爆门入口接管的长度应不大于 2倍防爆门当量直径,且不大于 2m。 防爆门入口接管与煤粉管道及设 备的连接处应避免积粉。 入口接管宜铅垂布置,当倾斜布置时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小于 45176。 ,防爆门室外布置时应不小于 60176。 4 装在室内的防爆门,如爆炸喷出物危及人身安全或沉落在附近的电缆、油、汽管道上时,则应采用引出管,引至室内安全场所或室外。 引出管布置要合理。 当条件限制无法引出时,则应采取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措施:按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5. 2. 5的规定,在防爆门的排放地点,应使防爆门动作时喷出的气流不危及附近的电缆、油、汽管道和经常有人通行的部分,必要时可设置隔火墙、 棚盖、隔板等措施;凡防爆门排出口附近上下方的维修平台应采用无孔平台。 5 防爆门引出管尽可能不转弯,其当量直径应不小于防爆门入口接管直径。 引出管长度,对于设计压力为 0. 15MPa 的制粉系统应不大于 30倍接管当量直径,对于设计压力为 0. 04MPa 的制粉系统及煤粉仓应不大于 10 倍接管当量直径。 当引出管的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应加大其直径,直至二者阻力相当。 6 采用引出管时,防爆门仍应装在入口接管上,不应装在引出管上。 在靠近防爆门的引出管上,应有便于检查防爆门的手孔和引出管活动短管或闸板门。 7 引至室外的引出管排出口处,应采用挡雨板、棚及伞形罩等防止雨、雪落入的措施,并不应对爆炸物的流出造成阻碍。 旋风分离器和煤粉仓排出的爆炸气体应引到室外。 8 装在室外的防爆门短管,应涂以防锈涂料并保温。 4. 1. 23 管道穿过墙壁、楼板或屋面,所设预留孔的内壁与管道表面 (包括加固肋及保温层 )之间的净距,一般为 30mm~ 50mm,当管道的径向热位移较大时,应另加考虑。 管道穿过屋面或各层楼板时应有防雨或挡水措施。 4. 1. 24 烟风煤粉管道应按 (DL/T5072)《火力发电厂保温油 漆设计规程》的规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20/98 定进行保温和油漆。 外表面温度高于 50℃的钢制烟、风、煤粉管道应予以保温;直吹式制粉系统中,介质温度小于 80℃的送粉管道,除寒冷地区室外布置因防冻、防凝露必须保温外,宜不保温。 对于表面温度高于 60℃的不保温管道,在易于被人接近的部位应加防护措施,如局部保温或加栏杆等以防烫伤。 防烫伤的保温表面温度不应高于 60℃。 保温层厚度若小于加固肋高度,则应对保温层厚度进行调整,也可设留置空气层的保温结构。 露天烟风煤粉管道的保温材料宜采用憎水型,除非有好的表面防渗水措施。 4. 1. 25 大断面的烟风道应有足够数量供内部检查、维修和清扫的人孔,并应设置进出人孔所需的平台扶梯。 小断面的烟风道及制粉管道应有适当的检查孔或手孔。 与竖向管段上部相连通的设有人孔的水平烟风道,应在其连通端处设内部栅格,以防人员跌落。 4. 1. 26 对经常操作或检修的管道零部件,如风门、防爆门、锁气器、木屑分离器、煤粉取样装置、通煤孔、检查孔、手孔等,宜设置维护平台。 有孔平台和扶梯踏步应用栅格或网眼钢板制作 (防爆门平台除外 );无孔平台一般用花绞钢板制作。 通行平台活荷载标准值按 2kN/m2,检修平台活荷载标准值按 4kN/m2设计。 凡露天设置的平台扶梯,其平台和扶梯踏步,均应有孔式,以防冬天积雪和冰冻。 大机组应采有栅格式平台扶梯。 宜采用工厂化制作的平台扶梯。 如布置条件或通道限制不能装设固定式平台扶梯时,可采用梯子、移动式平台或升降式平台。 4. 1. 27 送粉、制粉管道和烟道中易磨损的弯管和零件,宜采用防磨措施。 当敷设防磨材料时,应避免增加阻力和造成煤粉沉积。 4. 1. 28 烟风煤粉管道的布置应结合厂房条件,为主要辅机及辅助设备 (如磨煤机、风 机、空气预热器等 )创造设置检修起吊设施的条件。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21/98 4. 2 烟道 4. 2. 1 烟囱入口总烟道的结构形式应根据烟道运行压力确定,存在剩余静压的烟道应采用钢制烟道,否则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烟道。 对大容量机组宜采用钢烟道。 对燃用高硫分燃料的烟道应采取防腐措施。 4. 2. 2 在烟道接入烟囱时,如双侧引入,宜在烟囱中装设与烟道中心线成 45176。 的垂直隔墙,隔墙每一侧的底板都做成斜坡 [图 4. 2. 2(a)];烟气单侧引入时,应装设沿气流向上倾斜的底板 [图 4. 2. 2(b)和 (c)]。 4. 2. 3 烟道布置应满 足下列要求: 1 避免出现“袋形”、“死角”以及局部流速过低的管段。 2 当数台吸风机的出口烟道接入总烟道时,总烟道内各截面处的流速不宜有显著差别,并避免烟气冲撞。 3 进入各台除尘器的烟气分配均匀。 除尘器进出口的烟道走向应与设备的连接管方向一致,不应设置反向连续转弯。 相邻两台水膜式除尘器出口公共烟道的气流宜与除尘器气流旋转方向一致。 电气除尘器进口的气流应分布均匀。 4. 2. 4 除尘器前后的烟道上一般不设隔离门,若系统运行确需隔离时,除尘器前则宜采用插板式 ,除尘器后吸风机前宜采用挡板式隔离门。 吸风机出口处宜装设插板门或其他形式的隔离门。 4. 2. 5 下列各处应装设人孔: 1 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烟道联箱。 2 湿式除尘器进口洗涤栅及文丘里除尘器喷嘴前的烟道。 3 除尘器进出口的烟道联箱。 4 吸风机进口烟道(进风箱上已有人孔的除外),烟囱进口的总烟道。 人孔宜设在便于出、入的烟道侧壁下部。 在容易积灰处应装设除灰孔。 除灰孔设在烟道底部。 4. 2. 6 风扇磨煤机宜沿锅炉周围布置,以使高温炉烟管道直而短,避免水平布置。 高温炉烟管道应便于敷设耐火、保温 材料,并便于检修维护。 4. 2. 7 烟气、热风混合室应布置在抽炉烟口附近。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22/98 (a)双侧引入烟道的底座 (ζ =); (b)单侧引入烟道的底座 (ζ =); (c)单侧引入烟道的带“分扇板”的底座 (ζ =) 图 4. 2. 2 烟囱底座型式示意 4. 2. 8 高温炉烟管道可采用碳素钢内保温方式,也可采用耐热合金钢外保温方式。 当采用碳素钢管内敷设耐火材料与管外保温方式时,管壁温度不宜大于400℃。 4. 2. 9 高温炉烟管道上的补偿器,其结构应能补偿轴向和径向位移,并严密减少漏风。 4. 2. 10 高温炉烟管道上可不装设风门。 但风扇磨煤机入口应设一道风门 (随机供货 )。 4. 2. 11 烟道上防爆门设置要求见 9. 6. 8 规定。 4. 3 冷风道 4. 3. 1 送风机及一次风机吸风口的位置宜满足下列要求: 1 送风机室内吸风口的位置可靠近锅炉房的高温区域;一次风机可就地吸风。 2 露天及半露天锅炉采用室外或就地吸风。 3 室外吸风口的位置应避免吸入雨水、废汽和被污染了的空气。 4 应采用低阻力的吸风口 (图 7. 2. 7),吸风口应设置滤网。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23/98 4. 3. 2 当风 机噪声超过标准时,应在吸风管段上采取消声措施。 轴流式风机还应设置隔声包覆。 4. 3. 3 布置在送风机前的暖风器宜设不经过暖风器的旁通吸风道;布置在送风机后及一次风机后且使用时间较短的暖风器,宜采用易拆卸的结构形式。 4. 3. 4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入口冷风道的低位点宜设放水点,且引至排水沟。 露天布置的送风机入口进风箱应设低位排水孔,就地排放。 4. 3. 5 当一台锅炉配有两台送风机或两台及以上一次风机时,吸风道和风机与空气预热器之间的连接管道宜对称布置,使风量分配均匀。 管式空气预热器进口的冷风道布 置,还应避免气流对冲。 4. 3. 6 当送风机吸风道竖井采用非金属结构时,应充分利用厂房墙、柱结构作为风道壁。 风道截面的长宽比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但其任一边的内宽不宜小于 700mm。 风道内壁应光滑。 4. 3. 7 送风机进口 (进风箱上已有人孔的除外 )、空气预热器进口风道或联箱均应装设人孔门。 4. 3. 8 当两台或多台风机并列运行时,每台风机的出口宜装设插板门或其他形式的隔断门。 4. 3. 9 制粉系统的密封总风风道上宜设置过滤器,其反冲排出物宜接至锅炉热风道大风箱入炉燃烧。 4. 3. 10 送风系统风量测 量装置应选用合适的形式;风道布置时,在风量测量装置两侧应留有足够长的直段。 4. 3. 11 磨煤机干燥风采用压力冷风调温时,隔离门及其至磨煤机调温风道防爆要求见 9. 5. 2 的 4。 4. 4 热风道 4. 4. 1 通往一次风联箱和磨煤机的热风道,均宜从空气预热器出口或其联箱单独引出。 在确定接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磨煤机的启、停和风量调节对二次风量的影响。 4. 4. 2 热风送粉系统一次风联箱的布置位置,应高于气粉混合器。 4. 4. 3 通往三次风喷口的冷却风道,应在三次风道的上方且顺着三次风气流方向接入。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标准信息库全文 检索系统 国家标准(供参考) 24/98 4. 4. 4 热风再循环管接人吸风道时,应力求减小对吸风道气流动的干扰。 热风再循环管宜接至吸风道的风量测量装置的下游。 4. 4. 5 引入磨煤机干燥段和排粉机入口段的热风或热烟气接入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宜不小于 60176。 4. 4. 6 热风调温用的就地吸入冷风门,应遵守下列规定: 1 磨煤机进口热风道上的冷风门应靠近磨煤机布置。 2 磨煤机和排粉机进口的冷风门,宜装在两个挡板门之间,若装在两个挡板门之后 (按气流方向 ),则在两个挡板门之间装设一个 Dg100 的通大气门。 3 冷风门的吸入管端部应 装设滤网和收缩管。 4 冷风门吸入管宜水平布置,避免朝向邻近的电缆、平台、楼梯;在吸入口附近不应有障碍物。 4. 4. 7。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相关推荐
1、人教课标高二 选修 6性质 功 能 例 句代词用作人称代词,代替上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is Its ve me a Ill 用法及强调句型性质 功 能 例 句代词用以代替指示代词 s Its a is Its 质 功 能 例 句代词表示时间、天气、距离、价钱等。 Its ts ts to 导词作形式主语 , 代替由不定式、动名词或从句等表示的真正主语。 It is to a is no t
1、人教课标高二 选修 6请阅读下面的短文,以帮助你理解课本上的诗歌“ Ive Ive ve to on Ill it to to ve in I it I of in my of t to be is Ill It as on to to Ive () Do in is to be a or ) a ) ) to it or it or 1) is in . Ive in a or of as
1、人教课标高二 选修 6Do or a Do in or me or to is its to t be p so a in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强唐诗分五言 ,七言。 根据韵节来分英诗可分为 单韵诗、双韵诗、三韵诗 至 八韵诗。 构成 一个韵节的四种情况 :强 + 弱 , 强 + 弱弱弱 + 强 , 弱 + 强诗歌诗人诗歌(总称)韵 , 压韵的词 (n.)压韵 (v.)节奏 (n
1、人教课标高二 选修 6如何写英语诗歌诗歌是各种英语文体中最富有激情和感情色彩的一种。 诗歌往往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诗人把自己对生活和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融入诗歌,当我们在欣赏一首诗时,可以通过文字捕捉到诗人的内心情感。 一首优秀的诗可以以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 写作指导 】一、诗歌的篇幅一般短小精悍、语言精练、感情强烈在格式上
、技术交底、材料试 验、施工测量、变更设计到竣工交付,严格按照规范、图纸和有关标准执行,使质量工作有可靠的质量保障。 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施工。 以人为本,遵规守纪,使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转化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在施工中,推行“技术、质量奖罚办法”,坚持“优 质优价,重奖重罚”,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创优意识,形成争创优质的局面。 (二)
近三年来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 探火管自动灭火装置 南京市经委 2020年立项项目 2 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灭火装置 南京市经委 2020年立项项目 3 船用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 南京市经委 2020年立项项目 4 大容量 HFC227自动灭火系统 南京市经委 2020年立项项目 5 闭式中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南京市经委 2020年立项项目 6 军用 拖车式泡沫、干粉联用装置